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YouTube、Meta 同步出擊 嚴管AI「不真實內容」重塑生態

鉅亨網新聞中心


YouTube 近期針對其「合作夥伴計畫」(YPP) 的獲利準則進行重要澄清,目的在於打擊「大量生產」及「重複性內容」,並將其重新命名為「不真實內容」,這項更新於 2025 年 7 月 15 日生效。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YouTube、Meta 同步出擊 嚴管AI「不真實內容」重塑生態(圖:shutterstock)

YouTube 創作者聯絡員 Rene Ritchie 和 TeamYouTube 社群經理 Carlos 強調,這是一項「微幅更新」,旨在更好地識別現今的「不真實內容」樣貌。


這類內容包括敘事僅有表面差異的頻道,或所有投影片皆使用相同旁白的影片。這些內容過去也從未符合獲利資格,因為 YPP 始終要求創作者上傳「原創」與「真實」內容。

報導稱,新政策並非外界盛傳的「全面封殺 AI 內容」,而是對平台長期以來對原創性與真實性要求的重申與強化。

不真實內容的定義,關鍵在於內容的「原創度」和「附加價值」。YouTube 針對的是批量生產、低投入、或高度依賴 AI 卻缺乏獨特人類價值的內容。具體例子包括僅透過 AI 生成旁白而無原創見解,或未經編輯和增值的重複性素材。

然而,這項政策並不禁止 AI 工具的使用。YouTube 歡迎創作者運用 AI 提升說故事的能力,只要內容真實且遵守獲利政策,AI 輔助的頻道仍有獲利資格。重點在於,若 AI 是用來「擴展創造力」,則無虞;若僅為「偷工減料」,獲利資格則可能受影響。創作者仍需披露其逼真內容是否經過修改或合成。

「重複使用內容」政策維持不變,只要創作者對原始影片增加了顯著的「原創評論、修改、或教育 / 娛樂價值」,例如反應影片或剪輯,仍可繼續獲利。

Meta 也做了類似的改變,在今年七月更新了其內容政策,旨在聚焦原創、真實的材料,並對不原創的內容進行懲罰。Meta 表示,將開始對反覆轉發影片、圖片或文字但未經「有意義的強化」的帳號,進行降級、限制營利,甚至移除觸及率。

此舉反映了 YouTube 及其同行如 Meta 正加強對內容品質的把控。隨著生成式 AI 工具普及,低成本大量生產內容變得容易。平台此舉旨在將流量和廣告收入導向具獨特聲音的創作者,提升廣告價值,並維護使用者對平台的信任與參與度。這不是反 AI,而是確保創作者能持續與觀眾建立信任。

YouTube 強調,這項政策實施在「頻道層級」,意味著違規行為可能導致整個頻道的獲利資格被移除,而非僅限於單個影片。審核人員會檢查多個頻道元素,以評估整體合規性。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