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CNN:中國最新出口限制 料鞏固中國EV電池領域主導地位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中國政府本周針對電動汽車 (EV) 關鍵電池製造技術實施出口限制,這項新政策限制了八項重要的電池製造技術對外輸出,據《CNN》報導認為,相關政策可能會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CNN:中國最新出口限制 料鞏固中國EV電池領域主導地位

出口限制的具體內容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公告,此次限制出口的技術包括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和五項提煉鋰的關鍵技術。具體而言:

• 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包含電池用磷酸鐵鋰製備技術、電池用磷酸錳鐵鋰製備技術、以及磷酸鹽正極原材料製備技術等三項控制要點。

• 提煉鋰技術:新增了鋰輝石提鋰生產碳酸鋰技術、鋰輝石提鋰生產氫氧化鋰技術、金屬鋰 (合金) 及鋰材製備技術、鹵水提鋰技術、含鋰淨化液製備技術等五項控制要點。

這些技術的對外轉移,無論是通過貿易、投資還是技術合作,都必須事先獲得中國政府的許可。這與三個月前中國對稀土金屬及其製造磁體出口實施許可制度的做法如出一轍,顯示出中國在關鍵材料和技術出口管制方面的持續戰略。

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國,其製造商在過去 5 年中,已在低成本、高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電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是磷酸鐵鋰 (LFP) 電池技術,已成為中國打造低價電動車的核心優勢,使其售價遠低於其他國家生產的電動車和燃油車。

儘管磷酸鐵鋰電池最初是在美國發明,但多年來受限於充電次數。然而,中國的比亞迪 (BYD) 和寧德時代 (CATL) 等公司,在繼日本科學家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電池的充電次數、單個電池的儲能能力以及大規模生產技術,使其性能可與傳統電池化學體系媲美。

如今,磷酸鐵鋰電池已佔據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且幾乎完全由中國製造。

根據 SNE Research 的數據,中國電動車電池製造商佔全球市場份額至少 67%。在鋰加工方面,英國研究公司 Fastmarkets 的指出,中國在磷酸鐵鋰生產能力方面佔全球市場的 94%,並提供了全球 70% 的加工鋰產量。

此外,中國在電池研究方面擁有顯著的學術優勢。中國擁有近 50 個專注於電池化學或相關電池冶金學科的研究生學位項目,而美國目前從事電池研究的教授寥寥無幾。這種綜合性的產業鏈和學術實力,共同鞏固了中國在電動車電池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潛在影響與不確定性 

這些出口限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其確切的長期效應仍存在不確定性。 

首先,此舉可能會加劇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在海外設廠的難度。儘管歐盟一直在推動中國車企和電池製造商在歐盟境內設廠,以維持其對歐出口增長,但新限制可能會使技術轉移變得更加複雜。

其次,分析師指出,這項措施將深化地緣政治上的技術脫鉤,從原材料延伸到製程知識產權 (IP)。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副總監 Liz Lee 表示,這可能加速美國、歐盟及其他國家提升前體材料和金屬精煉能力的本土化進程。

然而,新限制的實際影響尚不明朗,部分原因是細節仍待釐清。分析師認為,這些限制似乎主要針對「上游製程技術」,而非電池單元和模組的製造。

晨星公司負責中國電動車產業的資深分析師 Vincent Sun 表示,最終的影響將取決於企業獲得許可證的難易程度,這需要額外時間觀察。這也促使日本、南韓、德國和美國等主要依賴鎳、鈷和錳電池化學體系的國家,努力追趕中國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這些限制也被視為「中國衝擊 2.0」的一部分,預計將比上一次的衝擊更為嚴重。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