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國科技威脅 前Intel CEO:美國需要主權財富基金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綜合外電
前 Intel 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周二(15 日)在《華爾街日報》投書中力挺川普政府設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的提案,認為這是美國在量子運算、AI 和先進晶片等關鍵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最佳工具,以對抗中國大規模國家投資造成的市場扭曲。

「華府在推動國家競爭力和戰略產業方面的做法過於零散,已經無法應對當前局勢,」他寫道,「但如果能明智運用川普提出的主權財富基金,就能確保美國的領導地位。」
現任 Playground Global 一般合夥人的季辛格表示,美國企業雖有重大技術突破,但要規模化發展需要長期資本,而這正是華爾街和傳統創投基金的不足之處。
各國成功案例
他指出,其他國家已經利用主權財富基金獲得巨大的國家優勢。
如挪威的政府養老基金全球是典型例子,在績效和透明度方面樹立標竿。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為這個小國創造了超乎比例的影響力。
石油富國則透過阿布達比的 Mubadala 投資基金等工具戰略性地運用財富,目標是將阿聯定位為全球 AI 中心。
對抗中國投資威脅
季辛格將美國主權財富基金定位為:對抗中國以國家之力支持科技投資的戰略回應。
中國成立各種國家創投基金,讓投資與產業戰略緊密結合,領域跨足包含 AI、量子研究和半導體製造。
他以量子運算為例說明基金的必要性。雖然 PsiQuantum 和 Google (GOOGL-US) 等美國企業取得重大突破,但技術規模化需要長期資本。
疫情暴露了美國對外國半導體供應商的危險依賴,促成 2022 年跨黨派《晶片法案》的通過。現在,美國需要補充性的資本投資來重建國內供應鏈。主權財富基金可以戰略性地投資半導體新創公司,與盟友合作,並承保私人投資者迴避的關鍵長期研發計畫。
美國已經開始朝正確方向邁進,如國防部戰略資本辦公室正在資助機器人和量子技術等領域的實驗室突破市場化部署。商務部投資加速器向關鍵供應鏈專案注入資金。但這些計畫過於分散且規模太小,無法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產生決定性影響。
駁斥產業政策質疑
季辛格反駁了基金等同於產業政策的質疑。「這不是要對抗市場力量,而是因為許多創新新創公司已經接受中國等國的主權基金投資,而這些基金可能與美國利益相衝突。」
他建議美國主權財富基金應透過國庫資金、資產出售和利潤回流籌資,並設立為獨立、非政治性機構,專注投資攸關國家安全和經濟領導地位的關鍵技術。
專家:複製成功模式並非易事
不過,《商業內幕》指出,要複製挪威等成功模式並非易事。管理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達 1.7 兆美元)的挪威基金執行長 Nicolai Tangen 曾表示,在奧斯陸有效的做法未必能輕易移植到華盛頓。
批評者也指出,與挪威不同,美國並未有預算盈餘,而是面臨數兆美元的赤字。
儘管如此,季辛格認為事關重大,不能再拖延。「美國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個基金,」他寫道。白宮未立即回應《商業內幕》的評論請求。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