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稀土危機重演?川普對銅徵50%關稅打響關鍵礦產保衛戰 專家:美元霸權恐加速崩壞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將對銅礦加徵 50% 關稅後,紐約商品交易所內的期銅價格單日應聲震盪逾 8%,這場被華爾街交易員戲稱為「川普期貨博弈」的市場震盪,反映出美國對中戰略競爭延伸至基礎金屬領域。

美國川普政權上周傳出正打算針對精煉銅材實施高額關稅政策,核心邏輯為防範銅產業步稀土產業後塵。
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最新報告,儘管美國銅礦儲量位居全球第四,但本土冶煉產能僅佔全球總量的 2.8%,精煉銅年產量不足 150 萬噸,需依賴進口填補 80 萬噸缺口。這種產業空心化現狀與稀土領域高度相似。1960 年代,美國曾壟斷全球 75% 的稀土產能,如今卻有 80% 的稀土精礦需從中國進口。
摩根士丹利指出,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組件到 5G 基地台的射頻設備,銅材消耗量較傳統產業增長 300%。根據國際銅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精煉銅產量達 1258 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 56%,
過去五年,全球新增銅冶煉產能的 75% 集中於中國市場。這種產業格局演變令美國政府深感憂慮,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期公開表示:「我們不能重蹈稀土覆轍。」
追溯歷史脈絡,美國銅產業的衰退始於 1997 年諾蘭達礦業併購案引發的產業整合浪潮。此後三十年間,美國關閉了 17 家大型冶煉廠,目前僅存 3 家營運中的精煉設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過去二十年建成投產 42 個現代化銅冶煉項目,形成從礦山開採到高端銅箔的全產業鏈佈局,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企業掌握全球 85% 的鋰電銅箔生產能力。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引發經濟學界激烈爭論。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PIIE) 模擬計算,50% 的進口關稅恐令美國基礎建設成本上升 1.2%,汽車製造業生產成本增加 0.8%。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恐加劇美元體系的深層矛盾。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史蒂芬 ‧ 羅奇說:「維持美元儲備貨幣地位需要持續貿易逆差,而重塑製造業又要求貿易平衡,這本質上是特里芬難題的現代版演繹。」
市場反應印證上述擔憂。在關稅傳聞刺激下,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持倉量單週激增 23%,避險基金淨空頭部位創下年內新高。
高盛警告稱,若 50% 關稅落實恐引發全球銅供應鏈重構,導致價格波動率長期維持在 35% 以上。
對於正在推動電氣化轉型的全球經濟而言,這種不確定性無疑將推高轉型成本。
隨著明年期中選舉臨近,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正呈現日益明顯的冒險傾向。分析師指出,這種將地緣政治賽局凌駕於經濟法則之上的做法,不僅考驗全球產業體系的韌性,更可能加速美元霸權體系的裂變。當關稅大棒揮向基礎金屬領域,其連鎖反應恐將重塑未來數十年的全球經濟秩序。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