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迄今對22國關稅調整 但為何主要瞄準東亞跟東南亞國家?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開始新一輪的極限施壓,分析師最新分析指出,此輪施壓的重點在於東亞和東南亞,其中不乏中美博弈的考慮,但最新稅率相較 3 個月前整體有所下降,說明川普的關稅政策仍在回歸理性。

本周原本是各國與川普政府完成貿易談判的最後期限。川普周一 (7 日) 簽署行政命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 7 月 9 日延後到 8 月 1 日,並在社群媒體上稱日韓兩國、泰國、印尼等 14 國若無法在 8 月 1 日前達成協議,將面臨 25%-40% 不等的對等關稅,新關稅不與先前宣布的汽車、鋼鋁等產業關稅疊加。
周三 (9 日),川普又公佈了打算向巴西、菲律賓、阿爾及利亞等 8 國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從 20%-50% 不等。
華泰證券分析師易峘認為,從這次更新的關稅稅率以及談判延期來看,這更像是針對「未及時與美達協議國家的施壓手段」。
川普周一在接待以色列總理的尼坦雅胡的白宮晚宴上表示,8 月 1 日的最後期限「並非 100% 確定」,如果有國家提出不同方案,他會對其他想法持開放態度。
惠譽 (Fitch) 解決方案旗下研究機構 BMI 分析師也表示,迄今美國與貿易夥伴的談判進展不如預期,川普的目的是推動和貿易夥伴的談判並最終達成協議。
截至目前,美國只與英國、中國和越南達成框架性協議,與日韓等傳統盟友的談判陷入僵局。川普曾點名批評日本、印度、歐盟等貿易夥伴在談判中過於強硬。
上周二 (1 日),川普再次抱怨日本購買的美國汽車、米等美國產品不夠多,威脅提高關稅,但與 4 月相比,川普計畫的最新一輪對等關稅稅率整體上並未提升,例如周一公佈的 14 個國家中,日本面臨稅率調高 1 個百分點至 25%,南韓、泰國、印尼、孟加拉等國不變,柬埔寨等國稅率調降。
分析師指出,本次涉及的國家主要在東亞及東南亞,一方面這些國家對美貿易存在順差,另一方面可能是出於中美博弈考慮,22 國中亞洲國家佔 14 席。整體來看,美國對中、歐、印度等立場強硬的大國並未作出調整,說明川普的關稅政策仍在回歸理性,本次涉及國家重心在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可能仍有中美博弈考慮,日、韓將作為破局主要突破口。
面對川普的最新威脅,日相石破茂稱「非常遺憾」,已指示相關閣僚在 8 月 1 日前繼續談判,尋求既維護日本國家利益又能實現雙贏的協議,且日本政府在談判中捍衛國家利益的立場不會動搖。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新政府上台後雖短時間密集談判,但不足以就所有議題達成共識,將在新關稅稅率生效前加速談判以取得互惠協商成果。
分析師表示,美國在談判中的訴求包括讓亞洲其他地區將中國排除在區域供應鏈外、對美農產品開放市場、讓本國貨幣對美元升值等,實現難度很高。
BMI 分析師認為,若美國無法在 8 月 1 日前和貿易夥伴達成協議,未來談判能力將進一步下降,最晚 10 月後川普政策重心將重返國內。關於對等關稅最終解決方案,多數亞洲國家能將對等關稅稅率維持在 10%,其他國家預計在 4 月 2 日基礎上減半,華泰證券亦稱最終對等關稅區間稅率大致是盟友國家 10% 左右,友好國家 20% 左右,競爭國家 40% 左右。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