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創自1973年來最差上半年 恐再掀全球資金轉向潮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CNBC》報導,美元今年上半年兌一籃子主要貨幣重挫 10.7%,創下自 1973 年以來最差的上半年表現,並一度跌至 2022 年 2 月以來新低。分析指出,美元正面臨政策不確定性、財政赤字擴大及降息預期等多重壓力,未來仍可能持續走弱,進一步推動資金轉向其他避險資產。

根據 B. Riley 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 Art Hogan 分析,美國雙黨對於赤字問題皆無積極作為,加上對盟友的外交關係惡化,市場風險持續升溫。他指出,「這波跌勢一旦形成,動能很難逆轉」。
雖然美元疲軟帶來壓力,但對部分美股企業卻有利。由於標普 500 企業約有 40% 以上的營收來自海外,美元貶值有助提升出口競爭力。
然而,隨著美國公共債務逼近 30 兆美元、2025 年度預算赤字預計將突破 2 兆美元,部分投資人開始質疑美元的國際地位是否正逐步被侵蝕。
全球央行則以行動回應不確定性。根據世界黃金協會資料,各國央行今年前半年平均每月購入 24 公噸黃金,創下自 1979 年以來最佳表現。
美銀分析師 Lawson Winder 指出,央行此舉旨在「降低對美元依賴,並對抗通膨與經濟不確定性」。
市場避險情緒也體現在對美元的操作上。投資機構 TS Lombard 表示,已持續在投資組合中放空美元,並形容美元為「不斷帶來獲利機會的禮物」。
該公司資深宏觀策略師 Daniel Von Ahlen 指出:「在川普施壓聯準會要求降息、政府明言希望美元走弱的情況下,美元價值仍被高估。我們認為美元未來有機會進一步低估。」
聯準會若在下半年啟動降息循環,也可能加重美元貶勢。不過,部分專家認為市場對美元的看法過於悲觀。
Capital Economics 亞太市場主管 Thomas Matthews 表示,美元走弱可能是其他貨幣升值與避險策略轉移的結果,並不代表投資人拋售美國資產。
富國銀行亦在報告中強調,美元仍具制度性優勢。該行投資策略分析師 Jennifer Timmerman 指出:「美元作為全球貿易與金融核心的地位,並未動搖。美國在法治、資訊透明與市場流動性方面的優勢,讓任何去美元化的過程都將非常緩慢且艱難。」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週一 (7 日) 接受 CNBC 訪問時淡化匯市波動,表示目前情況「並不罕見」。但市場仍觀察到,美債殖利率上揚,顯示投資人對美元與美國資產的長期信心仍有疑慮。
Hogan 強調,儘管技術面顯示美元可能超跌,但從基本面來看,仍存在不少令市場擔憂的風險因素,未來美元走勢仍不容樂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