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想贏大盤有多難?連AI也做不到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Marketwatch》報導,即使越來越多投資機構引進人工智慧 (AI) 進行交易策略分析與市場預測,實證數據顯示,AI 仍非「一鍵致勝」的萬靈丹,無法幫助基金長期擊敗市場指數,甚至多數表現仍落後標普 5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AI仍非「一鍵致勝」的萬靈丹 (圖:shutterstock)

隨著 AI 技術廣泛應用於華爾街投資流程,包括 ETF 與主動式基金皆爭相導入,但最新研究指出,當 AI 成為大多數投資機構的標配後,所謂的「市場優勢」也就隨之消失。


這樣的現象,早在 199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William Sharpe 提出的「主動管理的數學法則」中就有論述。

他指出,主動投資者整體表現平均將落後市場指數,這並非理論假設,而是單純基於「加減乘除」的數學運算邏輯:在扣除交易成本後,市場成為負和遊戲。

AI 基金表現也印證此觀點。根據 Eurekahedge AI 對沖基金指數,截至今年 1 月停更前,其一年報酬率落後標普 500 達 23 個百分點,五年與十年年化報酬也分別落後 11 與 8 個百分點。

另一項數據來自美國主動型大型股基金與 ETF。

理論上,隨著 AI 使用率越來越高,基金打敗大盤的比率應該提升,但實際卻未見起色。2024 年僅有 35% 的基金表現優於大盤,低於 2001 年以來 36% 的平均值。

此外,即使是主打「AI 核心策略」的少數基金,也只有少數真正跑贏大盤,顯示 AI 仍非「一鍵致勝」的萬靈丹。

前 BGI 美國區執行長、亦是 iShares 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的 Lawrence Tint 表示,AI 是否能打敗市場,關鍵在於它是否具備「真正的創造力」。

他指出,若 AI 能創造出嶄新的投資策略,那麼一旦被其他 AI 系統複製,優勢也將快速消失。在越來越激烈的演算法競爭中,想維持領先將越來越困難。

Tint 預測,若 AI 具備創造力,最終它會建議大家回歸低成本指數型基金,因為沒有任何策略能長期領先所有對手。若 AI 不具備創造力,而只是高效的資料分析工具,那麼真正能打敗市場的,仍是能善用 AI 的投資天才,而非 AI 本身。

他強調,所謂的 AI「智慧」,與人類創造力仍有本質區別。即使 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曾暗示 AI 已經超越人類智慧,但所謂「智慧」若僅是統整與運用既有知識,仍難以取代真正創造新概念的能力。

AI 雖然強大,運用得當也能提升效率,但它不是打敗市場的保證。無論科技多先進,戰勝市場仍將是一場持久而艱難的挑戰。投資人應調整期待,回歸基本面,才是長期致勝的關鍵。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