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外匯存底續創高 外匯局長:調節力道比5月小 匯市供需趨穩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中央銀行今 (4) 日公布 6 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 5984.32 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較上月底增加 54.84 億美元。央行外匯局長蔡炯民表示,6 月進場調節力道已較 5 月放緩許多,但 6 月底預期心理又轉強,主要受到二個原因影響,包括 Fed 官員提及 7 月降息可能性及貿易談判報捷激勵股市信心,整體匯市大致趨穩,只是盤中偶爾供需失衡,後續仍要持續觀察國際美元走勢。

關於 6 月外匯存底變動,蔡炯民說主要因素有三:一、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二、主要貨幣對美元之匯率變動;三、央行為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觀察 6 月份主要貨幣變動,歐元升值 4.13%,英鎊升值 2.05%,加幣升值 1.25%,澳幣升值 1.68%,日元升值 1.05%,瑞士法郎升值 4.1%,人民幣也升 0.47%,新台幣升值 2.72%,而美元指數 (DXY) 下跌 2.47%。
比較其他國家外匯存底方面,南韓 6 月底來到 3850 億美元,較上月底增加 53 億美元;印度 (到 6/20) 5891 億美元,較上月增加 49 億美元;中國大陸截至 5 月底為 3 兆 2853 億美元,月增 36 億美元;日本截至 5 月底為 1 兆 1212 億美元,月增 5 億美元。
此外,2025 年 6 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臺幣存款餘額共折計 8777 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 147%。
蔡炯民指出,6 月進場調節力道比 5 月小很多,6 月上旬至中旬,供需相對平穩,預期心理比較弱一點,不過,6 月下旬預期心理又轉強,可從二個面向來分析,首先是受到美國經濟數據不如預期、聯準會官員喊話 7 月不排除降息等消息影響,導致美元進一步走弱,當時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來到 4.2%;其次,美國關稅談判傳出進展,稅率衝擊降低提振股市,歐美股市走高,外資也擴大匯入帶動台幣升值。
關於 6/30 新台幣重貶超過 7 角的調節動作,央行有何考量?蔡炯民回應,台灣是採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會去觀察台幣跟其他貨幣的變動情形,「我們最關心的是名目有效匯率與實質有效匯率的變動」,尤其實質有效匯率升貶幅會牽動廠商競爭力,希望每月、每季都有合理的升貶值幅度。
對於目前匯市整體氛圍,蔡炯民認為,市場供需都有出來,雖然盤中偶爾還是會出現供需稍微失衡情形,但沒有這麼嚴重,之前比較誇張的預期感覺已經消退了,但還是會隨著國際美元走勢有所反應。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