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頭大逃亡!避險基金上周淨流入中國股票規模創7周新高 九成資金押多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國際資本流向顯示,中國資產正迎來近年罕見的資金虹吸效應。高盛集團 (GS-US) 最新數據顯示,避險基金以 7 週以來最快速度淨買超中國股票,其中九成機構維持多頭部位,且伴隨空頭大規模回補。

上述趨勢也跟野村證券報告相互印證,新興市場基金在 7 月大幅削減印度股市比重,轉而將資金傾斜至中國及香港市場,南韓股市亦獲得部分分流資金。
市場表現與資金動向形成良性循環。上周五 (22 日) 亞洲交易時段,中國資產全線飆升,滬證突破 3800 點關口,單日漲幅 1.45% 創十年新高,科創 50 更以 8.2% 的驚人漲幅領跑,恒生科技指數大漲 2.7%,恒生國企指數同步上揚。
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周五 () 飆升 2.73%,兩倍做多滬深 300ETF 等槓桿產品單日漲幅超 6%,中國科技類 ETF 普遍出現 5% 以上漲幅。這種跨市場聯動上漲,反映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集體重估。
資金流向的結構性轉變尤為值得關注。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數據顯示,六月以來外資累計淨流入中國股市 39 億美元,光是上月便較六月翻倍。
根據南韓證交所數據,南韓投資者今年前 7 月通過港股通注入香港股市資金規模突破 58 億美元,超越去年全年總和。
另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外資淨買入境內股票和基金規模達 101 億美元,扭轉連兩年淨流出態勢,五月和六月單月淨買入即高達 188 億美元。截至 7 月底外資持有 A 股市值逼近 2.4 兆元人民幣。
這輪資金潮背後的驅動邏輯呈現多重疊加效應。美銀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基金管理者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期樂觀指數攀升至今年 3 月以來高點。
高盛策略團隊指出,中國家庭約 55 兆人民幣的「超額存款」中,僅 22% 配置於股權類資產,預示潛在流入資金規模有望超過 10 兆。
瑞銀證券分析師孟磊觀察到,本月以來 A 股市場突破年內高點後形成的賺錢效應,正吸引場外資金加速入市。
外資機構對中長期前景的研判更趨積極。大摩出具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岸長債殖利率持續上行,反映投資人對宏觀經濟基本面信心增強。
惠靈頓管理公司宏觀策略師 Johnny Yu 特別指出,中國在新消費、AI、高端製造等領域的結構性變革尚未被市場充分定價。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中國在 AI 應用、創新藥物研發等前沿賽道的商業化進程已實現產業鏈循環,部分領域技術迭代速度領先歐美市場。
目前,國際資本流動呈現明顯的「預期自我強化」特徵,中國科技進步紅利引發的 FOMO 情緒,推動恒科指數相關 ETF 今年來淨流入金額超過 70 億美元,帶動該指數今年累計上漲逾 26%。
隨著聯準會 (Fed) 降息預期升溫,全球資金再配置進程加速,兼具估值優勢與成長潛力的中國資產,正成為跨資產組合優化的關鍵選項。這種資本遷徙不僅反映短期市場情緒,更預示著全球資產定價權重將深度調整。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