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國智庫:川普外交戰略轉向!拋棄歐洲、集中對抗中國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近日刊登美國智庫最新報告,題為「重返領導地位後的美國外交政策」,揭示川普政策雖看似削弱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實則為戰略重構的延續與深化,欲讓北約自立自強,轉而全心對抗中國。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國智庫分析:川普正在拋棄歐洲以全力對付中國。(圖:Shutterstock)

報告指出,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發起全球關稅戰,對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甚至提出吞併意圖,並大幅削弱對北約盟友的支持,目的就是為了摧毀過去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秩序,建立新的地緣戰略框架。


報告指出,其中核心轉變在於「威脅排序」問題。川普認為美國國力逐漸下降,無法再維持過去那種對全球的全面干預,因此應將有限資源集中應對「唯一真正威脅」:中國。

今年 3 月,美國國防部向國會遞交新版《國防戰略指導》,就將中國明確列為「首要目標」,呼籲建立新型亞洲安全體系,為「與中國可能發生的衝突」做全面準備。

川普不再把北約視為優先事項  欲讓其「自立自強」

智庫指出,在北約方面,雖然北約秘書長對川普獻媚稱其為「爸爸」,但川普卻冷回:「北約不是我的孩子」,清楚顯示美國不再願當歐洲的「安全城牆」,而只願成為「最後防線」。

長期以來,每逢北約峰會或國際安全會議,美國總統總會強調自己為「永遠並肩作戰的伙伴」,但川普卻徹底打破此傳統,明確表示,若歐洲發生戰事,美國不會即刻介入,只有等到歐洲撐不住了才會出手。

儘管北約承諾至 2035 年前將軍費提高至 GDP 的 5%,但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這只是安撫川普的策略,等他卸任後即可恢復原狀。

然而美國智庫強調:這不僅是川普政策,而是華盛頓兩黨共識的戰略轉型,無法逆轉。

川普重返亞洲政策並非突發 歐巴馬時代已鋪路

智庫指出,美國「重返亞洲」的構想早於歐巴馬任內即已啟動,稱為「亞太再平衡」。但因阿拉伯之春與克里米亞危機迫使戰略擱置,直到川普時代才推進得更激進。

川普上任後一度採取「聯俄制中」策略,與普丁示好、同時對北約施壓,就是為了讓歐洲自立自強,讓美國得以全力應對中國。

如今,川普戰略方向正延續第一任期:逼迫歐洲盟友負責自我防衛,釋放美國資源全面轉向中國與亞洲事務。

智庫認為,德國與波蘭將成為北約對抗俄羅斯的核心力量。德國已將軍費提升至 GDP 的 3.5%,而波蘭則作為抗俄堡壘。歐洲若成功建立自我防衛能力,將減少對美依賴。

但這也代表,一旦歐盟自主防衛成形,美國將難再要求歐洲無條件參與圍堵中國的行動,美歐關係恐將回到一戰、二戰前那種彼此掣肘、互不信任的狀態。

川普以亞洲戰略為重  美中對峙將成「新常態」

報告強調,在亞洲地區,無論是日本、韓國或東南亞國家,單靠自身都難以對抗中國,因此美國必須主導,才能避免全球秩序遭中國主導改寫。

智庫認為,隨著美國軍力重心東移,中美在亞太的軍事緊張升高,海空對峙頻率日益增加。這種「新常態」將成為 21 世紀的戰略主軸。

然而,儘管美國堅定執行亞洲戰略,若失去歐洲盟友的全力配合,也將削弱美國整體影響力。報告認為歐盟一旦自主,就會尋找自己的利益,而非對美國唯命是從。

報告總結道,隨著美國「放手歐洲、轉向亞洲」、歐盟自主防衛意識覺醒,以及中國持續壯大,全球正進入為期 20 年的地緣政治轉型期,誰能主導未來秩序仍難定論。

畢竟冷戰時期,美國針對蘇聯的勝利,是西方整個盟友體系的勝利,而非美國一國之勝利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