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日本國產電動車電池受阻 中國正在領先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之際,日本電動車電池供應鏈面臨重大挑戰,並正逐漸輸給中國。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電動車電池供應鏈面臨重大挑戰,包括日產汽車 (2227-TW) 宣布將放棄在日本國內建設首座電動車電池工廠的計畫,以及豐田汽車 (TM-US) 也延後其在福岡縣的電池工廠興建計畫,都凸顯出此現象。
日產指出,是因財務狀況不佳、無法承擔龐大投資壓力,才決定終止該項目。
日產原計畫於 2025 年度動工、2028 年開始生產磷酸鐵鋰(LFP)電池,總投資預估達 1533 億日元,並申請經濟產業省提供高達 557 億日元的政府補貼。
然而,日產重新評估投資效益後決定撤案。執行董事平田禎治也親赴福岡縣,向地方政府致歉。
而豐田汽車原訂 2025 年春季在福岡興建新一代電動車電池工廠,近期也宣布延期,進一步打擊日本政府推動本土電池供應鏈政策的信心。
日本政府原定於 2030 年前達成國內 150 吉瓦時電池產能的目標,如今達標難度加劇。《日經》表示,日本車企若無法推動國產電池量產,恐難以與中國抗衡。
儘管日產與豐田採取保守策略,松下能源(Panasonic Energy)與 Subaru 則決定聯手投資 4630 億日元於群馬縣興建新廠,預計 2028 年度投產。
然而,外界對 Subaru 是否有足夠資源承擔如此巨額投資仍抱持觀望態度。
電池成本占比高,日企落後中國恐失全球競爭力
在電動車生產中,電池成本約占整體近三成,是影響售價與競爭力的關鍵。目前,中國車廠如比亞迪 (002594-CN) 已成功實現電池自產化,在 LFP 電池技術與成本控制方面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根據 SNE Research 數據,2024 年全球電動車電池裝車量中,中國寧德時代 (03750-HK) 市佔高達 37.9%,連續八年居冠。前十大電池廠中,中國占六席,日本僅剩松下名列第六。
此外,中國企業在正極、負極、隔膜與電解液等四大電池關鍵材料市占率超過 85%,進一步鞏固其在電池產業的主導地位。
日企若不積極投資,恐重蹈電子產業覆轍
回顧日本電子產業,其咎曾因錯過投資時機與缺乏應對景氣波動能力而落敗給韓國與台灣。
《日經》指出,若日本車企在電動車電池領域持續採取保守策略,忽視長期技術投資,恐將重蹈電子產業落後的覆轍。在全球電動車競爭白熱化之際,電池技術與供應鏈掌控力已成車企核心戰略資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