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在「黃仁勳旋風」中 輝達展現維持AI霸主氣勢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綜合外電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五 (23 日) 飛離台北。本周他沉浸在台灣科技產業的崇拜之中,並傳達了美國人工智慧 (AI) 晶片之王如何保住王位的微妙但關鍵的訊息。
當黃仁勳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被「黃仁勳旋風」所籠罩時,輝達本身也正處於十字路口。該公司已成長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晶片公司,但投資人擔心其在 AI 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會下降,以及美國貿易摩擦對銷售額造成損害。
由於美國對高科技出口的限制,輝達正在失去中國市場,因為它撤回了晶片並設計出符合不斷變化的美國政策的劣質替代品。
現在,微軟 (MSFT-US) 和 Alphabet (GOOGL-US) 旗下谷歌等雲端運算巨頭已表示削減 AI 支出。即使這位 62 歲的執行長上個月宣布在海灣等地區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交易,但分析師表示,此類交易可能會變得稀少。
Seaport Research 分析師戈德柏格 (Jay Goldberg) 表示,「每個國家都會像沙烏地阿拉伯一樣宣布斥資 100 億美元或 500 億美元建造資料中心嗎?當然不會。」「它們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明顯的交易了。」
在被問及輝達計劃如何應對 AI 支出放緩時,黃仁勳表示:「AI 基礎設施正在各地建設中,這是我環遊世界的原因之一:AI 基礎設施將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黃仁勳透露了一種不依賴大型主權基礎設施安排的成長方式:擴大輝達在 AI 市場的控制力的新技術。
該技術的核心是 NVLink Fusion。它允許企業將客製化晶片插入輝達的 AI 基礎設施,從而成為其他公司可以建造的平台。
Marvell Technology (MRVL-US) 副總裁庫查如斯基 (Nick Kucharewski) 表示:「企業不必自己建造整個設備機架,而是可以在定製晶片上進行創新或差異化。」
該方案的重點是吸引企業建立利用輝達 Fusion 平台的硬體,推動對輝達銷售的底層 AI 網路和資料中心零件需求。
輝達也開始進軍企業市場。該公司本周推出一系列伺服器,黃仁勳稱之為「企業 AI 超級電腦」。
黃仁勳的宣傳是這些伺服器開闢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因為客戶可以將它們用於「一切」,如圖形、虛擬機器和 AI 應用程式。
戈德伯格表示,企業市場規模很大,但很難打入。與主權資料中心相比,交易規模往往較小,而且贏得交易的成本更高、耗時更長,「我的感覺是,我們在擴大客戶群方面遇到了瓶頸。」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