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陸股盤後〉中國4月工業生產攀升 凸顯經濟韌性 市場未領情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綜合外電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中國4月工業生產攀升,凸顯經濟韌性,市場未領情。(圖:Shutterstock)

中國股市滬指周一(19 日)收盤持平,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4 月工業生產攀升 6.1%,優於預期,凸顯中國經濟的韌性,但市場並未領情。

滬指周一平收報 3,367.58 點,深證成指跌 0.08% 報 10,171.09 點,創業板指跌 0.33% 報 2,032.76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1191 兆元。



房地產、食品飲料、旅遊餐飲、鋼鐵、化工、農業類股拉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4 月工業生產上升 6.1%,優於經濟學家原估的 5.7%,但不如 3 月的 7.7%,

中國 4 月零售銷售年增 5.1%,不如 3 月的 5.9%,也比經濟學家的預測數字差。4 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 5.1%,不如 3 月的 5.2%。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國內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但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回升具有較多有利條件。

付凌暉提到,下階段中美大幅降低關稅,有利於雙方貿易增長,也有利於世界經濟復甦。

《彭博》周一指出,中國最新經濟數據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視角,呈現了中國如何因應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急劇升級。

高盛等幾家大型國際銀行上周上修對中國 2025 年經濟成長的預測,許多經濟學家預料,美中緊張局勢緩和將為北京爭取更多時間,以便北京能夠提出更多刺激措施,振興國內經濟。

花旗余向榮等經濟學家上周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和中國達成的協議,可望減少關稅的不確定性,國內政策制定者可能會進一步轉入觀望模式。」

不過,《彭博》也指出,4 月零售銷售疲軟,表明購買手機、家居用品等消費品的政府補貼計畫,提振作用正在消退,中國政府可能需要提出更多支持性政策。

多年來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民眾擔心貿易戰可能導致中國龐大製造業和出口業裁員,消費者信心依然脆弱。

花旗經濟學家表示,4 月定期存款佔所有家庭戶頭的比例衝到歷史最高紀錄,代表民眾可能保持了去槓桿模式。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