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被AI逼瘋 美國科技七巨頭正面臨「中年危機」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25-05-12 20:1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被AI逼瘋 美國科技七巨頭正面臨「中年危機」(圖:shutterstock)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科技七巨頭似乎正面臨著一場類似於「中年危機」的挑戰。這場危機的核心在於,這些曾經是年輕顛覆者的公司,現在發現自己正處於被新興技術—特別是人工智慧 (AI) 顛覆的邊緣。

為什麼說是「中年危機」?

據報導,這些公司在事業巔峰時,就像年輕的顛覆者顛覆了既有產業。然而,現在他們卻面臨著被顛覆的風險,這讓人聯想到中年生涯的轉變。

這種情況與經典商管書《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 所描述的情境相似。該書解釋了成功企業如何因為未能適應或擁抱新的、起初可能看起來不起眼的技術或商業模式,最終被小型競爭對手所取代。網飛 (Netflix) 透過郵寄訂閱服務顛覆百視達 (Blockbuster) 的實體店模式就是一個例子。目前的七巨頭就像是當年許多科技公司從《創新者的兩難》中尋找解釋一樣,面臨著類似的困境。

AI 的顛覆性威脅

人工智慧是當前對這些巨頭構成潛在威脅的新技術。AI 像早期的網際網路一樣,充滿了許多可能性。然而,與網際網路早期一樣,目前尚不清楚 AI 將如何被部署、由誰部署或何時部署。這種不確定性增加了現有企業應對的難度。

報導指出,AI 代理 (AI agents) 甚至可能顛覆目前以 App Store 為核心的應用程式生態系統。對於這些成熟的大公司來說,開發具有風險的新產品往往很困難。

各巨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Alphabet (GOOGL-US): 儘管 Google 表示整體搜尋流量仍在增長,但其股價曾因蘋果 (AAPL-US) 高層披露 Google 搜尋在蘋果裝置 Safari 上的流量二十年來首次下降而下跌超過 7%。Google 的真正業務核心是廣告收入,而這在一個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向聊天機器人提問的世界中可能面臨挑戰。

雖然 Google 推出了 AI 助理 Gemini,但其早期版本曾因回應偏差而需要 CEO Sundar Pichai 道歉並承諾改進。來源指出,Google 在 AI 領域的努力被認為可能落後於 OpenAI 等新創公司,儘管 Google 長期以來一直在開發 AI。

Apple: 蘋果 CEO Tim Cook 似乎正試圖為公司爭取時間,敦促投資者對其 AI 功能的延遲保持耐心。他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確保 AI 功能達到蘋果的高品質標準。然而,如前所述,AI 代理可能對蘋果的 App Store 商業模式構成潛在威脅。

Meta (META-US): 共同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正努力為其龐大的廣告業務描繪一個與 AI 相關的美好未來。

特斯拉 (TSLA-US): Elon Musk 也似乎有些焦慮,他承諾部署自動駕駛汽車,試圖扭轉特斯拉股價的下滑。儘管他說公司「沒有瀕臨死亡」,但來源將他的說法比作《蒙提 · 派森與聖杯》中聲稱自己沒死的人。

並非所有巨頭都同樣受到 AI 的威脅,或至少它們應對的方式不同:

Microsoft(MSFT-US): 微軟似乎相當精明,已將 AI 整合到其辦公產品中。其市值甚至再次超越蘋果。

Nvidia: 輝達 (NVDA-US) 也因 AI 公司大量購買其用於開發模型的昂貴晶片而成為 AI 浪潮的巨大受益者。

儘管微軟和輝達從 AI 中受益,但像中國 DeepSeek 等使用計算能力要求較低的新興 AI 模型出現,再次引發了關於 AI 新技術價值最終將歸屬於誰的問題。

報導認為,這些巨頭集體站在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它們仍然是極其盈利且具有龐大市場價值的公司 (總市值約 7 兆美元),遠未「死亡」,但 AI 帶來的潛在顛覆是一個現實的兩難局面。目前,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現有平台找到了確定的制勝法寶。這為 Sarah Guo 等年輕風險投資家提供了希望,他們正尋找可能挑戰這些巨頭的下一家熱門 AI 新創公司。來源總結說,這一切都是一個巨大的兩難困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