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機不可失 機器人&無人機 從想像到落地再起飛

先探投資週刊 2025-05-08 13:37


AI、感測技術與邊緣運算的融合,讓機器人具備更高智慧與靈活性,應用場景也已從工業自動化輻射至醫療、物流、教育等多元領域。在全球科技大廠搶進,加上各國政策與資本推波助瀾,機器人正快速躍升為未來經濟主軸之一。


【文/吳旻蓁】

近期面臨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不斷搖擺,資本市場也歷經三溫暖,股匯債市均經歷大動盪,因此目前不論是企業、機構法人或投資人皆轉為保守,不過,市場動盪並不影響產業長線發展,產業界仍如火如荼投入新科技應用,尤其機器人領域。

日前,英特爾(Intel)於 Foundry Direct Connect 2025 上展示其與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合作的機器狗 Chip,並在晶圓代工工廠內導入,用於工廠巡檢。機器狗 Chip 具備先進的熱成像技術,能夠精準監測工廠設備的運作狀態,並即時收集關鍵數據;這些數據將實時傳輸至高級處理控制系統,透過AI監控平台進行分析,實現對潛在問題的早期預警和預防性維護。英特爾亦強調,自動化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文化和思維的轉變,讓員工更專注於高價值的工作,同時提升整體生產力。

英特爾、特斯拉捎來利多

同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大膽預測,未來五年內,機器人將超越人類頂尖外科醫生,並指出旗下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在進行腦機接口電極植入時,必須借助機器人操作,原因是人類醫生難以達到需要的速度與精度。馬斯克舉例,Neuralink 開發的R1機器人已能在約十五分鐘內將六四根細如頭髮的電極絲植入大腦皮層,並精確避開血管,達到微米級精度。

馬斯克近來也宣布五月起淡出川普政府效率部(DOGE)職務,專注特斯拉經營,在特斯拉官網上也釋出機器人部門擴大招兵買馬的訊息,目標明年旗下人形機器人產量要較今年大增十倍。而先前在財報會議上,馬斯克首次展示了位於加州弗里蒙特的 Optimus 人形機器人試生產線,並表示在今年底前,要將數千台 Optimus 機器人投入特斯拉的工廠運營,目標在二九到三○年實現每年數百萬台的量產規模。

當前的機器人技術正在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受惠AI、物聯網(IoT)、感測技術與邊緣運算的整合加速,機器人已能適應更複雜、動態的工作環境,且在成本大幅下降之下,均帶動產業進入快速躍進的關鍵時刻;從傳統工業自動化延伸至智慧製造、物流、醫療、農業、家庭照護乃至娛樂與教育,機器人可以說正在改寫產業運作邏輯,並從輔助角色蛻變為主動參與生產與生活的智慧主體。

機器人應用全面開花

像是亞馬遜在全球倉儲中心部署超過七五萬台 Kiva 機器人,用以加速分揀與包裝流程,提升出貨效率;醫療領域方面,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能輔助手術醫師完成高精度操作,逐步擴展至泌尿科、心臟科與婦產科等科別;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推出的 Go2 機器狗內建語音交互與自主避障能力,可用於安防巡檢、教育演示與災難搜救。(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5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