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a攜手Uber 與特斯拉走上不同技術路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8 16:50

中國自駕技術公司 Momenta 近期與全球出行巨頭 Uber (UBER-US) 達成戰略合作,計畫於 2026 年在歐洲啟動自動駕駛商業服務。這項合作被視為 Momenta 全球化拼圖的關鍵一步,也是中國新質生產力「中國智造」出海的生動例證。
據陸媒報導,自動駕駛領域的兩大巨頭特斯拉 (TSLA-US) 與 Momenta 在核心技術與商業模式上存在顯著差異。特斯拉採取純視覺端到端架構,模擬人類視覺神經系統,依託超大規模神經網路及全球車輛的即時資料黑洞,聚焦 Corner Case 自動挖掘,實現快速演算法迭代。其商業模式傾向垂直整合的封閉生態。
Momenta 則堅持多模態漸進式策略,融合視覺、4D 毫米波雷達及低成本固態雷射雷達,強調感測器能力邊界管理與主感測器智能切換。其資料引擎為場景化資料工廠,透過獨特的場景立方體分類體系及權重設定,提升訓練效率。商業上,Momenta 構建「Tier 0.5」共生生態,向主機廠開放資料中介軟體、演算法模組和虛擬驗證平台,吸引豐田、戴姆勒等合作夥伴。
行業專家表示,在關鍵技術指標上,特斯拉在通用場景覆蓋領先,而 Momenta 在雨霧等專用場景及硬體功耗控制上具優勢,得益於其異構計算架構。
地緣政治考量下,特斯拉在歐洲啟用資料堡壘,Momenta 則為每個海外市場建立獨立資料湖,並在技術標準制定上推動中國標準 C-NDS 成為 ISO 國際標準候選方案,與特斯拉主導 IEEE 標準形成博弈。
與 Uber 的戰略合作中,Momenta 的規模化能力是此合作落地的關鍵。截至 2024 年底,其在城市高階輔助駕駛第三方市場份額超 60%,且已與全球十大車企中七家深度合作,累計合作量產車型超過 130 款。這種規模優勢帶來「數據飛輪」的良性循環,量產車隊累積的海量真實數據高效支持系統訓練與優化。
此外,Momenta 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飛輪大模型」技術體系。該體系以「量產數據 + 數據驅動算法 + 閉環自動化」為核心,透過虛擬仿真環境模擬海量複雜場景,利用強化學習實現系統在極端和長尾場景下的持續進化。
即將推出的 R6 飛輪大模型採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構,進一步打通感知、決策、控制全鏈路,降低真實路測成本,並賦予系統類似人類駕駛員的動態適應能力,這將加速 Uber Robotaxi 的商業化部署。
行業未來趨勢顯示,技術路線正探索「第三條道路」,如混合架構興起、資料聯盟建構等。Momenta 在其 2025 年路線圖中已預留端到端相容介面,展現技術包容性,可能影響下一階段競爭格局。Momenta 與 Uber 的深度協同,不僅加速自身技術全球化驗證,也為 Robotaxi 賽道樹立了「數據 - 算法 - 商業化」正向循環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