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東芝電子田中基仁:我在中國跑馬拉松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 王珂
立冬已過,深圳,這座只分“盛夏”和“剩下的盛夏”兩個季節的海濱城市,氣溫依然直逼30℃。深圳會展中心外場炙熱的陽光下,幾個大媽小伙問“要票嗎要票嗎”地低調地穿行在人群中,售票處和入口處排起了蛇形長隊,粘稠的空氣中蒸騰出些許汗臭味。
這是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開展的第一天,炎熱的天氣並沒有阻擋住參會者的熱情。電子元器件、感測器、光電顯示觸控、電力變壓器……我們平時所熟悉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等概念,在這裏被分解成了一個個專業名詞,展示大所熟知的科技品背后的技術世界。但因為過於專業和垂直,這個素有“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的展會卻並非主流科技媒體所追捧的報導對象,普通消費者對其也所知甚少。
已經是第三次參加高交會的東芝電子也有這樣的煩惱。“你們對東芝的印象是B2C公司?”接受專訪的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田中基仁顯得驚訝而好奇,“這是個有趣的觀點。”
“我們一直沒有改變”
也許是日企一貫的低調作風,以及品缺乏與消費者直接接觸造成了大的印象偏差。
據田中基仁介紹,東芝電子(中國)的業務模式一直是B2B,今后也不會改變,B2B客戶包括最終用戶為普通消費者的民用、家電企業以及最終用戶為企業的工業類客戶,東芝電子不僅面向民用和家電企業,還將進一步加強車載系統和工業領域的業務。
此次高交會,東芝電子主要展示的便是用於汽車方面的半導體及硬碟品。
談及在中國的戰略佈局,田中基仁表示,從MP3到智能手機,東芝的存儲晶片業務一直發展得很好,大家感覺東芝是一個存儲公司;而現在,除了存儲晶片之外,分立半導體器件以及系統LSI也是主要推廣品。東芝電子的戰略重點在於,加強東芝電子的分立器件、系統晶片在中國市場的推廣。
渠道方面,東芝的分立器件以代理商銷售為主,但是也有直銷;存儲器以直銷為主,也有通過代理商進行銷售的方式。田中基仁還透露,東芝電子在中國的客戶包括聯想華為等。
對於在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挑戰,田中基仁稱,由於中國政府下定決心提高中國自身半導體的生力量,預期未來中國本土半導體供應商將是東芝主要競爭對手。他還坦言,關於一些中國特有的市場標準,日本公司並不了解,目前東芝正積極研究,包括和一些大學合作如清華大學,以及同政府機構合作來觀察未來中國的標準,希望從一開始就參與到這些標準的制定中去。
相對於東芝電子一直以來堅定的B2B模式,東芝集團方面確實在進行調整。事實上,由於消費電子市場的不景氣,東芝集團已經提出包括精簡家電、PC等虧損業務在內的一系列結構改革,業務重心已從B2C轉向B2B,加重了東芝擅長領域的業務比重。
東芝是一個復合性的電子電氣綜合廠商,在中國的業務涵蓋了醫療、電梯、照明,包括樓宇中的中央空調、整個基礎設施系列的相關品等。東芝集團本月7日發布的2015財年中期財報顯示,能源和基礎設施、社區解決方案以及電子元器件業務這三大業務佔據了東芝營收排行榜的前三名。
“我在中國跑馬拉松”
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田中基仁來中國已經九年了,主要負責半導體及存儲品市場。他笑稱剛來時全家人只有他一個人會中文,而現在太太和孩子的中文都比他強了,這讓他覺得“很沒面子”。他去過中國30多個城市,包括新疆、西藏、東北等地,並表示“很喜歡中國這些地方”。
工作之餘,田中基仁的一大愛好是跑步。在中國的九年中, 他一共參加了九次全馬馬拉松,“一般跑到35公里之后感覺是比較累的,那個時候我就會想,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那麼辛苦,但是每次跑到終點,我會覺得很開心,這個目標完成了。”
作為東芝電子中國區的掌舵者,集團方向的調整給予田中基仁的壓力不言而喻。他2012年起在中國擔任總經理一職,由於輪崗制度,預期應該是4-5年后會回歸總部。他將自己在中國這幾年的管理比喻為一場馬拉松,而現在到了最艱難的時刻。
“我把這四到五年的工作當成馬拉松,現在我來了三年半,大概算是跑到了38公里的地方,所以我覺得現在壓力比較大。但是我希望跑完這個馬拉松,42公里也好,42個月也好,50個月,60個月也好,到最后我希望(結果)是好的。跑馬拉松每到三五公里就有一個站,有一些水和食物補給給我,也希望跟大家這次會面,也是給我補充水分和營養,讓我可以繼續跑下去。”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