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中國食品對酒品類業務說拜拜 專注飲料股價“水漲船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去年7月公布混改方案以來,中糧內部重組整合進展不斷,今日筆者就帶大家來中糧混改的“外圍”看一看。
10月16日,中糧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國食品(00506-HK)發布公告表示,公司于當日與買方中國食品(控股)(爲中糧全資附屬)訂立協議,據此公司有條件同意出售而買方有條件同意收購各目標公司的全部股權,對價合共14億港元(單位下同)。由于公司預期于完成前自買方收取付款以償還目標集團相關成員公司結欠公司的貸款合共約36.69億元,連同對價合共14億元,此次出售事項的交易價值爲約50.69億元。
此外,作爲所得款項的部分用途及對股東的回報,公司擬向股東派付每股0.93元的特別股息,預計總額約26.01億元。故完成及派付特別股息後,公司預計將收取的余下所得款項淨額爲約24.67億元,將用于償還集團的若幹銀行借款(約22.67億元)及集團的營運資金。
剝離的酒品類業務:連年虧損
據悉,此次出售的各目標公司持有公司全部酒品類業務及其他非飲料業務,其中主要包括長城葡萄酒的生産及分銷。根據公告,目標公司包括:COFCO Wines & Spirits、COFCO Premier Brands、環宇泛達及Superb Vision。公司酒品類業務主要爲生産及分銷長城品牌産品、生産白蘭地及起泡酒等。該業務涵括五家國內酒廠、五家國內外酒莊,以及進口酒分銷業務。
從公告披露的目標業務財務資料來看,假定廚房食品業務及休閑食品業務已于2014年12月31日出售,中國食品酒品類業務于截至2015年及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半年度,錄得母公司應占虧損分別爲2.71億、2.06億及4.4億元:
(酒品類業務出售之目標集團合並財務資料,單位港元)
專業化經營,專注從事飲料業務
據悉,由2011年至2016年,公司的國産葡萄酒業務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爲-11%;加之酒品類業務連年錄得虧損,想來出售截止目前仍在虧損的酒品類業務對中國食品來說無疑是個相對穩妥的選擇。當然,除此之外中國食品在公告中也表示,董事會在考慮下述因素之後,認爲專業化經營是最有利于公司的發展方向,管理層決定專注從事飲料業務:
一、國內葡萄酒行業競爭加劇,預期未來三至五年將如2011年至2016年期間般保持緩慢增長,董事會亦認爲于未來數年國內葡萄酒行業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二、就盈利情況而言,飲料業務爲公司表現最佳的業務分部。由2011年至2016年,飲料業務EBITDA的年複合增長率爲5.6%;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飲料業務的收入及分部業績分別爲約75.68億及4.22億元。
從往績報告期兩個業務收入占比來看,飲料業務一直爲公司收入貢獻大頭,近年占比雖有下跌但都保持在40%以上,而截至今年7月底止半年度,飲料收入占比達到48.4%;酒品類占比則相對穩定,維持在8%以上,但一直是占比最小的獨立業務分部:
(中國食品個業務分部收入占比情況)
此次悉數售出酒品類業務的中國食品,終將業務精簡整合到剩下飲料業務。對此,公司董事會表示決定專注從事飲料業務以排除酒品類業務的相關不確定性,並指透過出售事項股東可投資于透明及專注的飲料業務,集團則可專注業務核心,集中資源發展飲料業務。
重組整合——改革大刀闊斧
其實自2016年以來,中國食品就已經過一系列的出售及收購事項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重組整合,直至目前賣掉酒品類業務,終于理出最終核心業務——飲料業務,並就此輕裝上陣。而此前公司系列重組事項,筆者簡要整理如下:
于2017年3月28日,爲聚焦集團的核心業務及增加股東回報,董事會決定集團財務數據的經營分部數據中“其他”經營分部將在2017年年內逐步終止,即經銷若幹消費産品,包括果汁飲料、方便面、花生及其他類別,此乃不能劃分于飲料分部、酒品類分部及廚房食品分部之業務。
至此,中國食品重組整合的結果初現真顔。于交易完成後,中國食品將成爲中糧集團唯一的專業化飲料業務平台,以加強與可口可樂公司的飲料業務合作。
專攻飲料市場,有戲嗎?
無獨有偶,還記得2015年,華潤啤酒(00291-HK)亦向母公司華潤集團悉數出售零售、食品及飲品等全部非啤酒業務,成功轉型成爲一家專注于啤酒業務的上市公司。也許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是出于“自省”還是出于對品質的追求,“專注”都是最好的選擇吧。而再看港股市場中同樣經營有飲品業務的統一(00220-HK)及康師傅(00322-HK)兩大企業,這兩者除卻經營飲品業務,都還經營方便面等業務,2016及2017年半年報顯示他們的飲品業務業績表現如下圖:
(統一及康師傅2016及2017年半年度飲品業務營收表現,單位人民幣)
可見,今年上半年統一及康師傅在飲品方面營收有升有跌,而如今立志專攻飲料市場的中國食品能否在這一領域狂飙突進?誰也說不好,惟有繼續觀察。
不過從中國食品近年整體業績來看,公司于2013年中期開始業績首現紅字,該年度錄得大額虧損近9億元,2014年虧損收窄75%至2.25億元,到2015年成功扭虧,2016年淨利潤大幅增長至近5億元。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國食品收入增7.11%至156.3億元;毛利率從上年同期23.7%升至24.98%;淨利潤方面則升22.6%至7.56億元,半年純利已超過去年全年,似乎已然“滿血複活”:
(中國食品近年業績表現,單位港元)
對于此次出售酒品類業務,德銀發表研報表示相信出售虧損的酒品類業務對中國食品有利,亦能改善公司資産負債表。德銀認爲,中國食品將轉型至經營純飲料業務的公司,爲可口可樂全球網絡六大裝瓶集團之一,而集團上半年飲料業務已見複蘇,預期未來三年有多個新增長動力,其重申中國食品“買入”評級,並上調目標價至5元。
股價方面,受出售事項消息影響,今日開盤中國食品股價大漲,全日最高曾報5.11港元,漲16.14%,截止收盤漲幅收窄至13.64%,報5港元。
作者:彭小留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