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菲利浦曲線」斜率改變!前IMF經濟學家:自然利率過低 Fed升息應謹慎

鉅亨網編譯許光吟 綜合外電


《MarketWatch》報導,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首席經濟學家 Olivier Blanchard 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由於美國的實體經濟依然是成長遲緩,建議聯準會 (Fed) 應謹慎地緩步升息。

Olivier Blanchard 同意,Fed 目前確實應該再度重拾升息循環,但是未來 Fed 應該適度地允許美國經濟「過熱」,再考慮繼續執行升息循環。



IMF 前首席經濟學家 Olivier Blanchard 的觀點,可謂是與近日 Fed 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所拋出的「高壓經濟 (High Pressure Economy)」觀點,不謀而合。

葉倫此前曾於 10 月 14 日的一場演講上表示,由於生產力低迷、企業的投資意願疲軟等因素,Fed 可以考慮讓美國經濟維持在高檔水平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滯後 (Hysteresis)」概念。

Olivier Blanchard 進一步表示,美國經濟的「持續成長性」並非是非常樂觀,而個人及企業在對未來經濟成長抱有疑慮之下,企業投資和家庭支出,當然也就隨之滑落。

專訪上進一步談到 Fed 目前最大的困境為何?Olivier Blanchard 直指,就是目前美國的自然利率 (Neutral Fed Funds rate, 縮寫為 *r) 長期低迷,導致 Fed 始終必須將基準利率維持在低檔水平。

如下圖所示,美國的自然利率在 2008 年之後便一路出現走低,顯示美國生產力表現仍舊低迷,同時新家庭的組成速度亦過於緩慢。

自然利率所代表的概念是:中期上,一國經濟產出將會等於潛在產出,而一個維持低度穩定成長的通膨率之自然利率,即代表著充分就業下的實質利率。

惟自然利率 (*r) 並非是一項具有實際數字的利率,此一利率是透過「假設」未來的經濟產出以及通膨率所計算而得的一項指標,自然利率 (*r) 並無法確切的真實計算出來,故不應該將 *r 看作是一項數字,反而應該將之視為一種概念來看待。

Olivier Blanchard 在專訪上表示,自然利率即代表了市場的需求和潛在產出,從目前自然利率始終在 0% 附近停滯不前的景況來看,大家確實不應指責 Fed 至今依舊將利率維持在極低水平。

菲利浦曲線 (Phillips Curve) 的改變:

葉倫在 10 月 14 日的演講上,亦向市場解釋道,究竟通膨率是「如何形成」的,葉倫解釋,目前美國通膨率主要是受到「通膨預期」所推動,意味著就業市場的擴張,已漸漸地無法再推升美國通膨率進一步前行。

Olivier Blanchard 亦對葉倫的該場演講分析,從美國的菲利浦曲線斜率來看,菲利浦曲線斜率自 1970 年代創高至 0.7% 之後,便一路出現走低,這意味著美國通膨率對失業率與自然失業率之間的差距 (Output Gap),反應已經是越來越為薄弱。

Olivier Blanchard 認為,即使美國勞動力市場再進一步好轉,對於推升通膨的果效估計也是十分有限,Blanchard 同意 Fed 主席葉倫所說的,未來拉升通膨率的最重要關鍵因素就是:通膨預期。

(註:由於菲利浦曲線中失業率和通膨率存在著反向關係,上圖為便於閱讀,故將負數轉成正數。)

菲利浦曲線是紐西蘭統計學家菲利浦 (A. W. Phillips) 於 1958 年發表,菲利浦當時專注研究英國經濟,發現英國失業率以及通貨膨脹率存在著反向關係:意即失業率較低的年間,通膨水準則較高,而失業率較高的年間,通膨率則通常較低。

而在菲利浦發表該研究之後兩年,舉世聞名的兩位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Samuelson 與 Robert Solow 也發現到,美國通膨率與失業率同樣也存在著反向關係。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