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需求淡季 菜粕漲勢恐難以為繼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文經期貨日報授權發布
美豆上市步伐加快,南美豆炒作無亮點
近期,提振美豆上漲的主要利多因素是美豆出口狀況良好,最近兩周的美豆出口檢測數量均維持在200萬噸以上,10月13日當周和10月20日當周分別為250.9萬噸和274萬噸,遠高於上年同期以及市場預估,從而刺激美豆在上市季一路走高。
不過,畢竟今年美豆獲得大豐收,單產和總產均刷新曆史紀錄,而且最近天氣適宜,收穫步伐明顯加快,上周報告已經達到76%,與5年均值持平。美豆期價的走高將迎來豆農的積極拋售,在豐收上市之際,美豆反季節大漲恐難出現。
與此同時,南美大豆播種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截至目前,巴西2016/2017年度大豆播種工作已完成28%,高於去年同期的20%和5年均值的27%。然而,14家受訪分析機構和集團的調查均值顯示,巴西2016/2017年度大豆產量料觸及創紀錄的1.028億噸。短期內對南美大豆產區出現不利天氣的炒作尚很難興起,同樣不支持美豆大漲。
油菜籽將集中到貨,菜粕供給有望趨增
雖然中加在9月初就中國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問題達成一致,但是由於前期因政策不確定導致訂貨量較少,9、10月油菜籽進口到貨量下降,分別僅為12萬噸和10.4萬噸,大大低於正常40萬噸/月的水平,導致最近數周國內沿海港口油菜籽庫存持續下降,從9月初的63.05萬噸下降到10月中旬的24.6萬噸。然而,同期菜粕需求尚可使得港口油廠菜粕庫存同步低走,目前港口主要油廠菜粕庫存維持在不足1.5萬噸的歷史同期低位,這也是菜粕期現價格明顯偏強的原因之一。
不過,隨著中加油菜籽進口問題順利解決,加之加拿大油菜籽豐收上市以及國內油菜籽壓榨利潤轉好,近期油菜籽到港量將明顯增加。根據船期預計,11月和12月油菜籽到港量將分別為34萬噸、30萬噸,逐漸恢復到歷史均值水平。隨著油菜籽集中到貨,菜粕供給有望迅速增加。
需求迎來季節性淡季,菜油大漲利空菜粕
10月中旬以來,國內大部分地區氣溫急劇下降,北方地區甚至出現降雪。北方地區的水產養殖投料基本停滯,而菜粕主要用於水產飼料,氣溫降低使得菜粕需求量大幅減少。另外,近幾個月,大豆進口量也將大幅增加,豆粕供給量明顯趨增使得菜粕性價比較低,限制菜粕在生豬、家禽等飼料中的使用量。除此之外,目前也是棉粕、花生粕、葵粕、甜菜粕、DDGS等雜粕的集中上市季,這都將對菜粕的消費帶來一定衝擊。
菜粕和菜油同為油菜籽下游產品,二者價格比有一定的蹺蹺板效應。今年以來,棕櫚油產量同比連續下降,國內外棕櫚油庫存恢復較慢,加之目前為國內油脂消費旺季,油脂價格上漲迅猛。雖然近期政府展開臨儲菜油拋售,但是仍難抑制菜油價格上漲。菜油上漲、榨利好轉將使得油廠提高開工率,從而使得菜粕供給趨增,價格趨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