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混改】內銀玩分拆業務的啟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內地銀行接連出現分拆業務潮。繼興業銀行(601166-CN)為分拆旗下互聯網金融業務作部署,中國銀行(601988-CN)(03988-HK)更正式發出分拆飛機租賃業務上市。有分析師指出,有關安排被視內地實施混業經營?分拆及子公司上市等層面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但是為何一直擁有豐厚利潤的銀行業,更積極參與業務改造遊戲?
內地從去年起推動銀行業改革,既包括利率市場化?股權上引入更多民間資本,以及讓銀行從事存貸以外的業務。其中交通銀行(601328-CN)(03328-HK)是內地大型國有銀行中,率先批露深化改革方案。交行行長牛錫明於今年7月時表示,會在交行子公司層面採索員工持股制度及引入民間資本,以及考慮子公司擇機上市。他又指出交行的深化改革方案可以分解成20個項目,當中包括外資持比例,建立管理層及員工持股等。從牛錫明的說法,已指出未來混業經營的大方向。
事實上內地銀行已逐步朝牛錫明說出的方向發展,其中招商銀行(600036-CN)(03968-HK)亦已公布了員工持股計劃,讓員工持有該行股份,正是混業改革一環。
除了讓員工持有該行股份外,混業經營的其中一個環節為讓銀行從事貸存業務以外的業務,其中交行已獲批收購華英證券33%股權,讓該行得以參與證券業務。
為何銀行要積極拓展傳統存貸業務以外的業務,甚至將業務分拆上市?這與內地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有關。銀行以往經營業務的盈利來源,是透過吸納存款,再將款項拆借予客戶,以賺取息差並轉化為盈利。由於內地經濟持續增長,理論上市場對銀行貸款需求增加,導致向客戶貸款的利率更高,在貸款規模增加及可收取更高的貸款利率,結果銀行盈利水漲船高,內地銀行連續多年盈利按年錄得雙位數增長。其中工商銀行(601398-CN)(01398-HK)更是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盈利最高的銀行。單是今年上半年,工行錄得盈利1490億元人民幣。
不過就如同不少內地行業一樣,銀行盈利高速增長時代已結束。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內地致力推動銀行業改革,市場化則是改革的大方向。內地近年已宣布撤銷銀行貸款利率限制,同時容許銀行自訂存款利率,最高為基準利率上浮30%,有關安排是促進行銀行間的競爭,亦可以說將利潤從銀行轉移至客戶,銀行的盈利增長出現明顯放緩,甚至倒退。以交行為例,今年上半年該行錄得歸屬股東淨利潤為373.24億元人民幣,僅增長1.6%。
翻查交行在今年上半年的淨利差及淨利息收益率,分別按年下跌10點子及12點子,這反映出在推動利率自由化,加下人民銀行自去年11月起多次下調利率,導致銀行的淨息差收窄。
既然淨息差,銀行亦致力開拓非利息收入。在今年上半年交行總錄得收入為904.45億元,其中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193.86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21.43%,高於去年上半年的18.93%。反映出銀行較以往積極發展非利息業務,而證券業正是其中之一。
拓展其他業務亦可以為銀行帶來另一個籌集資金來源。現時仍未知悉中行的飛機租賃日後上市的集資規模,但是有關業務是亞太區內正在擴展的業務,市場會否願意給予較高估值?中銀飛機租賃去年錄得3.04億美元盈利,按年增加11.55%。而現時已經上市的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預測市盈率約10倍。屆時市場會否以中國飛機租賃的數據為依據,為中銀飛機租賃上市作訂價標準?由於中行有意在飛機租賃業務上市時,會出售部份舊股,即該行可以即時套現,不是有利提升該行資本水平嗎?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