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美元加息與人民幣地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聯儲於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發表聲明, 維持0-0.25%基準利率不變。這讓一部分市場參與者很高興。不過,由於多數專業投資人已經為美國加息或者不加息都做了準備,所以市場情緒沒有太大變化。

美聯儲不加息了,從金融的角度講,就是以利息表示的貨幣資本回報率還沒有回升的穩固基礎。這會影響到美元的地位嗎?有人認為,美國的經濟地位影響美元的地位。在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主導貨幣的早期,根據因果關係中的“大項”(major factor),這個觀點可以認為是成立的。所謂“大項”,是指在眾多影響因素中發揮最大作用那個,可以認為這個“大項”因素決定了結果。而在國際貨幣體系的成熟期,“大項”是市場信用的穩定和交易結算的基礎環境。那么,只要美國是市場秩序和市場信用的維護者,美元的地位就會比較穩固,並不隨美元利率和美元匯率的變化而變化。


周五凌晨2點,美聯儲FOMC結束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后發表聲明,繼續維持原有基準利率水平不變,符合市場大多數人的意見。雖然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但由於這是美聯儲9年多來首次有關加息的表態,其意義非同小可,因此也引起近一個月市場的巨大波動。甚至有些著名投行的首席經濟學家開玩笑說:這次我萬一判斷錯了,會不會被炒魷魚?

究竟美聯儲現在加息對世界經濟尤其是新興經濟體有利還是暫緩加息有利?粗看市場的反應好像這不是問題,當然暫緩有利哦?暫緩加息,美元下挫、其他貨幣上漲,大宗、原油、貴金屬等大宗商品得以喘息。然而各國的央行行長、財長們卻慘了,已經做好的應對措施無效,延后加息又不知道要面臨什么樣的變數,難做啊。

要知道,按照經濟規律來分析,加息帶來的陣痛和影響經過約半年的時間消化后也就慢慢恢復了,對行長、財長們而言,反正早晚都是一刀,那長痛不如短痛。靴子舉在半空中不知何時落地,能把鬼憋死。

美國經濟復甦和美元資本回報率回升沒有達到之前的預期,是否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會上升呢?根據“大項”邏輯,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並不會因此而得到顯著提升。美元經濟區的經濟表現,並不是人民幣能否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有更好表現的強相關因素——即我們說的“大項”因素。當前對人民幣有“大項”意義的是可使用度,也就是人民幣是否成為普遍可使用的貨幣,其他國家的居民愿不愿意用它來交易、結算和投資。是否有足夠的市場基礎設施、市場工具和市場信用,是支撐可使用度的因素。

中國的經濟規模、人民幣資本回報率、具體的匯率和利率,並不是“大項”因素。“大項”因素是匯率和利率的形成機制。8月11日之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在理解了國際市場機制情況下的選擇。在此之前的IMF評估中,影響人民幣進入SDR的因素並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問題,而是非市場化管理。

此外,目前人民幣也在通過新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計劃,擴大人民幣投資交易的地理范圍。有人將中國的這些舉措對比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不過仔細比較歷史,就會發現,馬歇爾計劃的投資對象選擇標準和戰略結盟規則是不一樣的。

上周五凌晨,美聯儲宣布暫不加息。雖然結果符合多數專業機構和市場人士的預期,但仍讓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一些波動:美元指數下跌,黃金上漲,美股則走出了先漲后跌的行情。

美聯儲決定暫不加息的原因主要可能有兩點:

一是美國通脹下行壓力較大,8月未季調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率增長1.8%,市場預期1.9%,不及預期。沒有達到美聯儲2%通脹率的目標,這也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有關。二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增長放緩及引發的金融市場波動。

其實這兩個因素都來自於外部,美聯儲擔心這些偏負面的國際因素限制美國經濟增長,所以不敢貿然加息。

美聯儲的一舉一動,不僅牽動全球金融市場,還會波及樓市。由於貨幣政策與樓市關係較大,筆者探討一下美聯儲推遲加息可能會對中國樓市產生的影響。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采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但2010年后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步調出現差異。2008年后,我國的貨幣政策經歷了“先松、后緊、略松、平穩、更松”五個階段。

去年11月以來,央行重啟降息進程,成為推動今年樓市復甦的重要力量。考慮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已降至7%,且7、8月份主要數據未達預期,仍存財政政策加碼及降息降準的可能。

再來分析美國加息與中國貨幣政策的關係。美國加息后,利率提高,美元會走強,這兩個因素疊加,會刺激國際資金加速回流美國,對中國亦如此。

早在去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歷史高點后,就開始減少,至今年8月末已降至3.55萬億美元,資金外流持續一年多,這在過去十幾年是沒有過的。雖然我國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性外資規模並不大,但外資流出會對國內貨幣供應形成負面影響,從而不利於樓市。

或許有人會問:去年7月以來外儲持續減少,但樓市反倒復甦了,為什么?實際上,樓市復甦因素多元而復雜,外儲變化只是一個較小的因素。況且,今年以來連續降準降息,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對沖外資流出帶來的沖擊。所以,過去一年,我國廣義貨幣增幅並未下滑,仍維持在13%上下。

美聯儲加息后,人民幣可能相應走弱,人民幣兌美元有貶值壓力。今年8月11日和1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貶近4%之后,曾一度引發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其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趨於平穩,還略有升值,這與官方出手穩定市場分不開。

從美聯儲加息大趨勢來看,人民幣兌美元仍存貶值壓力。從中國經濟形勢來看,若想真正好轉,還要看出口表現。

人民幣貶值,總體上不利於房地產市場。國際資本進出我國房地產業的資金規模不大,這點不必過憂。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機構與居民拿著人民幣去國外投資房產,近幾年已經形成一股潮流,當前流出規模並不大,但如果這股潮流越來越熱,自然會分流原本可能投資國內房產的資金。

只要不發生人民幣的大幅貶值,短線與中線影響對沖之后,總體上對於樓市的中線影響相當小,對此不必深憂。

最後,再回到美聯儲暫不加息的話題。無疑,這對於中國的貨幣政策和樓市來說都屬於短期實質性利好。今年四季度,樓市還將繼續保持回暖勢頭。從最新的期貨市場定價判斷,美聯儲在下次會議上加息的概率是41%,而12月將高達64%。不過,也有觀點認為要推遲到明年。

既然9月議息會議中加息的“攔路虎”是美國通脹低於2%和新興經濟體經濟疲軟。我們不妨繼續觀察這兩個“攔路虎”何時才能讓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