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聯姻蘋果 IBM生態變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讀

IBM大中華區戰略部總經理、Mobilefirst中國區負責人郭繼軍透露,在和蘋果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几乎打破了所有可以打破的陳規,從應用開發、應用交付、后台整合,到服務模式、收費模式,以及與合作伙伴、客戶的溝通方式,跟IBM傳統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還學習了蘋果獨特的文化與品特點。”事實上,IBM內部變革的關鍵,在於其是否能在企業內部推行適用於新生態的流程與規則。這是IBM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導

IBM與蘋果的戰略組合,開始在中國市場發力。日前,IBM與蘋果開始向中國市場提供10款面向iOS的MobileFirst應用。

2014年7月15日,IBM與蘋果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MobileFirst for iOS的企業級應用。合作之初,雙方計劃在2015年發布100款面向不同行業的企業級應用。截至目前,蘋果與IBM已經正式發布了32款應用,其中首批10款應用將被翻譯成中文,為中國的零售、保險、金融、政府、電信和航空六大行業提供服務。根據計劃,接下來的半個月裏,蘋果、IBM還將在上海、北京舉辦展示會,為企業用戶展示其品、功能。

目前來看,MobileFirst正在企業級市場飛速成長。IBM大中華區戰略部總經理、Mobilefirst中國區負責人郭繼軍介紹:“除了這32款已經發布的應用之外,我們還有幾十款應用在推進中,年底前完成100個應用的目標很容易實現。”而且,“IDC統計,目前企業移動化市場的增長速度為27%,而我們的增長速度,比這快得多。”

消費級設備已經成為企業市場的主流,微軟的Surface、Google的Chromebook都是這一市場的新寵。不難理解,蘋果也需要企業級市場的戰果來延續收入增長。傳統業務日益下滑的IBM,更是必須趕上這波移動化浪潮。

蘋果發力企業級

事實上,蘋果設備在企業級市場已經擁有較高的佔有率,大量的蘋果用戶在企業辦公時使用自己的設備。

但是嚴格來,向企業銷售設備或提供企業級售后服務並非蘋果的主要業務,因此很多企業的移動設備採購、升級與蘋果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其次,蘋果並不提供企業級軟件,相比於硬件設備的一次性銷售,軟件服務才是企業市場真正的利潤所在。

iOS生態系統帶來的用戶黏性並沒有體現在企業級市場上,iPad的銷量下滑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一問題。2014財年Q2至今,蘋果iPad銷量、收入連續6個季度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均超過10%。

2014財年Q4至2015財年Q3,iPad的銷量為 123萬、214萬、126萬,109萬台,分別同比下滑13%、18%、23%、18%。目前,iPad的銷量、收入已經倒退至2012年的水平。

但與此同時,依托辦公軟件支撐的Surface表現與iPad形成鮮明對比。2015年Q2,Surface部門營收8.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7%。此外,Google的Chromebook也在蠶食iPad市場,尤其是教育市場。2013年,iPad在美國教育市場的佔有率接近90%。但2014年Q3,蘋果iPad在美國教育市場首次丟掉了榜首的位置,其銷量為70.2萬台,落后於谷歌Chromebook的71.55萬台。

如果微軟、Google能夠在WP、Android手機上複製企業市場的成功經驗,那麼iPhone也極有可能受到影響。

2014年7月,蘋果與IBM達成合作,年收入千億美元的IBM堪稱企業市場的巨無霸,擁有龐大的銷售、服務團隊,以及遍佈全球的合作伙伴,並且對企業軟件開發、移動化轉型的積累領先於其他企業。這些資源都可以彌補蘋果的不足。為推動MobileFirst,蘋果、IBM各自組建精英業務團隊,雙方團隊直接向CEO彙報工作。郭繼軍介紹:“所有IBM的行業專家都有為這一戰略傾注精力,蘋果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專家資源。”

此后,蘋果又推出了“移動合伙人項目”,並與另一家企業巨頭思科達成合作,思科業務側重於網絡設備、企業視頻會議。郭繼軍透露:“今后可能還會有IBM、蘋果、思科三方的資源合作。”

除了引進資源之外,蘋果還對品做出變革。大屏幕、高配置的iPad Pro,以及Apple pencil都是蘋果進入企業級市場的更強大的工具,蘋果宣稱:“iPad Pro比80%的便攜PC都要快,是最理想的專業生力設備。”蘋果還展示了由IBM為航空領域推出的Passenger Care應用,該應用可以讓地勤人員更合理分配機場人流量,幫助空乘人員提供臨時升艙、及時改簽等服務,該應用也將在中國發布。

iPad Pro被視為蘋果在企業級市場的催化劑,或許是感覺到iPad Pro的威脅,微軟搶在蘋果發布會前一天宣佈與Dell、HP達成合作協議,三方聯手在企業級市場推廣Surface。

IBM的生態聯盟

當軟件應用、銷售渠道、售后服務保障了足夠的用戶黏性后,企業級市場方能勢成。

畢竟,企業級市場的巨無霸不會止步於企業應用的開發。透過終端應用,IBM還志在參與企業的整個移動化轉型,這其中包括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技術的應用,讓傳統企業完成互聯網+轉型,或者支撐中國製造2025、政府公共服務大數據等工程。

因此,IBM在2013年底提出CAMSS(雲、大數據、移動化、社交、安全),外界普遍視CAMSS為IBM的轉型戰略。

為了執行這一戰略,IBM 先后以20億美元收購公有雲企業Softlayer、12億美元興建全球40個雲數據中心、10億美元投資PaaS平台Bluemix研發、10億美元組建沃森業務集團,此外, IBM還收購了深度學習公司Alchemy API、雲數據服務公司Compose。一年多時間裏,IBM在CAMSS領域的收購金額超過100億美元。

除此之外,IBM還與Twitter、騰訊、SAP、Facebook、中國電信、ARM等一系列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其中,IBM在沃森平台上整合Twitter的社交數據分析結果,並與Facebook合作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廣告服務。

“MobileFirst平台上不只有IBM的能力,還將整合來自騰訊、阿里、SAP、Oracle,以及IBM合作伙伴的很多能力,這些能力都會以API的形式開放出來,”郭繼軍表示,“這是全新的生態系統,會推動企業級市場的API經濟。”

API是互聯網的關鍵,據統計,Facebook、Twitter超過70%的流量均來自API調用,如果企業市場可以被充分開放、調用API,那麼企業可以在移動設備上隨時獲取客戶資源、支付服務、供應鏈數據、物流信息、金融服務等資源,企業級市場效率會得到數倍的提升。

當然,生態系統的整合背后也需要平台架構、后台設施的大量改動,郭繼軍笑稱:“一般,當我把這些改動工作、效果給客戶講一遍時,他們都‘難怪你們這麼貴’,但他們認可這些是別的企業無法提供的辦公體驗。我們期望將來和大家的合作能夠建成這樣的生態系統,大家一起來改變企業市場。畢竟,以IBM千億美元的收入,市占率也只有幾個點,企業級市場非常分散,體量也無比龐大,需要太多的生態合作。”

除了Mbilefirst之外,IBM投資10億美元建設的Bluemix也在追求生態建設。Bluemix是IBM的雲計算開發平台,同時面向企業級、個人開發者,提供IBM的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沃森(Watson)等功能服務。除此之外,IBM還為開發者、合作伙伴開放在傳統行業積累的銷售渠道、行業經驗、軟件能力、融資服務等資源。IBM大中華區雲計算與軟件業務總經理胡世忠認為,“對IBM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CAMSS生態變革

當然,這也是IBM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生態系統。

全球90%的銀行、70%的航空公司、主要經濟體的多數政府機構、能源公司都在接受IBM的服務,IBM几乎一手搭建了這些企業的IT基礎設施、資料結構。要在這個傳統行業轉型,構建生態系統,同時也意味改變IBM已經穩固的商業體系。

郭繼軍透露,在和蘋果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几乎打破了所有可以打破的陳規,從應用開發、應用交付、后台整合,到服務模式、收費模式,以及與合作伙伴、客戶的溝通方式,跟IBM傳統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還學習了蘋果獨特的文化與品特點。”他舉例介紹,移動應用的開發節奏遠快於傳統業務,為此IBM採取“敏捷開發”模式,如果MbileFirst需要IBM某個部門的專家、資源,基本上只需要一個電話,這個部門就會傾力支持。Bluemix也採用這種“敏捷開發”模式,胡世忠認為這是IBM雲計算發展最關鍵的因素。

此外,與蘋果合作的業務,還改變了IBM几乎鐵一般的收費模式。IBM傳統按照項目量進行定價,或者是根據勞務工作量計費,定價之后再簽合同。但與蘋果合作中,“我們先簽合同,然后根據未來部署多少iOS設備、應用,每台每月收取一定費用”。郭繼軍介紹,這種收費模式變革的背后,是IBM的財務、法務、人力、交付的工作模式的調整。

在普通企業,這種變革可能並沒有什麼。但在擁有森嚴流程的IBM,這堪稱奇跡。

事實上,在與蘋果合作之前,IBM內部不乏規則挑戰者。“在做諮詢服務時,我曾經無數次挑戰過收費模式,但成功的可能性很低。”郭繼軍介紹,“而現在,我們能夠打破這些規則,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對移動戰略的重視,另一個原因則在於這是新業務,新業務的轉型嘗試並不需要拋棄傳統利益。”

當然,這些規則的變革目前大多數存在於CAMSS戰略業務內部,IBM傳統業務仍然沿用森嚴的流程,以及這些流程所代表的商業規則、業務模式。百億美元打造新業務結構、聯姻互聯網公司構建全新生態系統,IBM正在打破整個企業市場的商業模式。但是,這一變革的關鍵在於,IBM是否能在企業內部推行適用於新生態的流程與規則。畢竟,只有新的運作模式,才能讓IBM充分調動那些驚人的資源積累,這是IBM當前最大的挑戰。(編輯 黃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