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東南亞貨幣貶值 分析師認為此為喜訊而非危機

鉅亨網劉憲杰 綜合報導


(圖:AFP)
(圖:AFP)

東南亞的貨幣正陷入貶值,但這也許不是甚麼壞事。


泰銖、印尼盾與馬來西亞令吉劇貶便是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開端,使得整個東南亞地區貨幣都陷入貶值,但根據 20 年前曾經預料過此危機的分析師表示,這一波的貶值並不會造成一樣的經濟風暴,反而是會對出口有所助益。

此次的貶值主要是因為人民幣的劇貶以及強勢的美元所致,但這次貶值的背後,東南亞國家面臨的是更健康的狀況,外債負擔少、匯率更加彈性且擁有比過去更多的外匯存底,更重要的是現在這些國家的經常帳都是有盈餘的。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木下智夫表示,現在東南亞國家已今非昔比,他們對匯率有非常嚴謹的監控機制,在這狀況下貶值對於出口與國家競爭力其實是件好事。

良好的經濟基礎

馬來西亞與南韓自 1998 年以來每年的經常帳都保持盈餘,且東南亞地區這些年來吸納了無數外匯存底,印尼外匯存底是 18 年前的五倍,泰國則是六倍,以上四個國家的外債佔國家 GDP 的比例從 1997 年的 60% 下滑到今天只佔 11%。

IMF 前任亞太地區主席 Anoop Singh 表示,東南亞地區現在健全許多,同樣的風暴不會再發生,尤其現在美國的經濟復甦對東南亞地區更是一大利多。

出口增加

印尼對美國的出口在八月上揚了 14%。

美國的復甦也增加了聯準會升息的可能性,這對東南亞國家政府是個值得擔心的議題,他們擔心一旦升息將會使資本大量流出,但 DBS 首席經濟學家 David Carbon 表示,資本外流不應該被過度在意。

David Carbon 指出,要讓資本大量外流的幾項關鍵點在於,美國經濟是不是夠強壯、中國經濟是不是夠弱以及東南亞地區的狀況與 1997 年有多相似,而現在美國沒那麼強、中國也沒這麼弱、更不用說東南亞也不像 1997 年的狀況,因此不需過於擔心。[NT:PAGE=$]

風險依舊存在

確實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差,但 IMF 在七月曾經警告,馬來西亞與泰國的海外公司債佔 GDP 的比例過高了。

在政府方面,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國庫券非常有機會受到全球衝擊影響,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國庫券海外持有者較多,印尼的國庫券有 38% 是外資持有,馬來西亞則是 32%。

正常的因素

Capital Exonomics 經濟學家 Daniel Martin 表示,在這幾個國家都以原物料商品作為出口大宗的情況下,近期商品價格下跌,幣值貶值也是剛好而已。

越南最大的基金 VinaCapital 首席經濟學家 Alan Pham 表示,越南盾在人民幣大幅貶值後放寬了交易限制,使越南盾兌美元匯率下滑了 2%,這將會幫助越南在出口市場上能與中國的公司競爭,橡膠、鋼鐵、糖、海產等物資出口將受惠。

Daniel Martin 指出,現在完全沒有任何理由去擔憂亞洲的經濟狀況,這地方依舊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地方。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