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海嘯
台灣政經
財政部今 (8) 日表示,為因應美國 20% 對等關稅政策衝擊,該部持續配合行政院對出口供應鏈「9 大面向、20 項措施」支持方案,於「金融支持」、「降低行政成本」及「租稅優惠」三大面向提供 6 項財政支持措施,即日開始受理,繳稅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不限繳稅金額、免加計利息,延期最長 1 年,分期最長 3 年 (36 期)。
基金
隨著美國川普今 (7) 日宣布半導體課徵稅率 100%,關稅不確定性總算暫告段落,投資人面對來自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挑戰,投資信心與資產配置正經歷重新調整。富達國際基金經理李肇斌今 (7) 日表示,關稅雖底定,但市場變化因素仍大,投資人可專注「全球布局」與「股息增長」防禦性方向,成為市場未來震盪時的關鍵核心。
台灣政經
面對美國對台灣 20% 關稅生效及對半導體、晶片徵收 100% 關稅,經濟部今(7)日積極展開雙軌因應行動,一方面召開半導體業界座談會,另一方面全面啟動「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自即日起受理申請,協助產業強化韌性、穩定營運,其中提供中小企業最高 6,000 萬元、非中小企業最高 1 億元的保證額度。
基金
川普擬對半導體祭出 100% 關稅政策消息釋出,市場以利空出盡解讀,台股今 (7) 日更以大漲超過 500 點回應。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認為,影響股市長期的關鍵,始終是獲利與產業趨勢,隨著關稅利空出盡,資金有望回流基本面強勁族群,台廠具備完整 AI 供應鏈與領先技術,長線值得期待,投資人可趁勢布局台股基金,把握科技紅利行情。
台股新聞
美國對台灣課徵「暫時性關稅」20% 於美國時間 7 日起實施,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今 (7) 日受訪時表示,目前總統與行政院皆已表示 20% 是暫時性關稅,他相信政府努力爭取關稅調降,但企業仍盼望台灣關稅能降至與日、韓籍歐盟相同的稅率,對台灣產業才有實質幫助,若無法調降,將使傳統產業銷售虧損幅度約 3%-9%,可能面臨轉單和失業等問題。
台股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與半導體產品課徵 100% 關稅,引發台灣政界與產業界高度關注。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7)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美國對等關稅底定後,我國經濟未來之景氣情況及產業全球布局新規畫」,並就相關議題接受立委質詢與媒體訪問。
台灣政經
行政院今 (7) 日舉行院會後記者會,立法院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經總統公布後生效,明定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預計今日通過規模 5,450 億元的特別預算,但因美國宣布將對晶片徵收 100% 關稅 ,今早已先從院會議程中拿掉,討論事項僅有內政部擬定的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重建的特別條例草案。
台灣政經
美國將於 8 月 7 日起依據 7 月 31 日所公布之行政命令,開始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新稅率,台灣輸美商品將先適用 20% 的「暫時性稅率」。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經貿工作小組先前已對外說明,台美尚未完成協議,美方先對我國公布 20% 的「暫時性稅率」,我方談判團隊持續與美方磋商,爭取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因此 8 月 7 日並不是關稅談判截止日,雙方持續磋商中,除對等關稅外,我方也與美方一併討論供應鏈合作及 232 條款相關議題,爭取 232 條款關稅優惠待遇。
台灣政經
為協助企業因應全球經濟變局與關稅挑戰,並持續強化經濟成長動能,經濟部今 (6) 日表示,政府核定「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延長至 2027 年,並加碼升級為 2.0 版。此次方案擴大適用範圍,由原先的大陸台商擴及至全球海外台商及外商投資企業,預計新增投資額達新台幣 1.2 兆元,創造 8 萬個本國就業機會。
台股新聞
KPMG 安侯建業昨 (5) 日出版《2025 台灣銀行業報告》,顯示 2024 - 2025 年台灣台灣金融業仍穩健成長。2024 年台灣金融三業稅前盈餘創下歷史新高,達新台幣 1.06 兆元,其中銀行業貢獻超過一半,表現亮眼。KPMG 表示,儘管獲利表現出色,但銀行業 2025 年仍需謹慎應對央行信用管制收緊、地緣政治與關稅政策的兩大挑戰。
台灣政經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脫口而出「台灣對美國投資可能再加到 4000 億美元」,引爆綠營內部強烈不滿,痛批其亂放炮。今 (6) 日上午郭智輝親赴民進黨團說明,澄清所謂的「4000 億」僅是假設性的情境,用來舉例說明如果半導體關稅從 20% 降至 15%,台灣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並呼籲媒體不要斷章取義。
美國與台灣進行貿易談判之際,傳美國政府正積極尋求讓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重振旗鼓,並將該公司納入與台灣的談判條件中。有消息指出,美方甚至要求台灣取得英特爾 49% 的股份,成為貿易協議推進的關鍵要素之一。根據報導,川普政府正在為英特爾尋找突破口,並向台灣提出兩項方案:其一是由台灣晶片巨頭台積電 (2330-TW) 收購英特爾高達 49% 的股份;其二則是由台灣直接對美國進行規模達 4,000 億美元的大型投資。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5 日) 受訪時表示,最快將於下週公布針對半導體與晶片的新關稅政策,並聲稱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 300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8.97 兆元) ,興建全球最大的晶圓廠。台積電 ADR (TSM-US) 週二走弱 2.73% 至每股 232.47 美元,換算價為 1390.86 美元 ,折溢價率為 20.94%。
國際政經
隨著美國大幅調升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大多數商品關稅,從 10% 直接跳升至 20%,前川普政府資深外交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於本週二(5 日)發表長篇評論,直指台灣與川普政府外交關係的惡化,並非偶然,而是「自上而下」系統性誤判與錯誤決策的必然結果。
台灣政經
勞動部表示,今(5)日邀集勞資政學各界代表召開僱用安定措施諮詢會議,決議適時啟動僱用安定措施、擴大適用範圍,從已啟動僱用安定措施的「橡膠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等 3 行業擴大為受關稅與匯率變動影響產業,辦理期間自 114 年 3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補貼期間 6 個月,從現行每人每月最高可領 8,700 元,提高至 12,100 元,且補貼得與訓練津貼合併領取,合計最高可達薪資差額 100%。
台灣政經
針對媒體報導中油將向美國阿拉斯加州採購 600 萬噸天然氣一事,中油公司與經濟部先後回應,澄清相關採購及投資案仍在進行中,並無確切的採購量、金額等資訊可提供。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多次對外提及與台灣的採購協議,並稱 600 萬噸將是史上最大訂單,但中油強調一切都將在商業條件合理的前提下,積極掌握阿拉斯加的氣源。
台股
經濟部長郭智輝於 8 月 4 日下午親赴高雄,主持傳統產業業界座談會,與精密機械、機車零組件、金屬加工、塑橡膠等產業代表,共同研商面對台美關稅變局及匯率升值的因應之道。他強調,針對台美關稅的挑戰,經濟部將從四大面向協助產業:針對新台幣升值對出口商造成的壓力,將輔導企業善用匯率避針險工具,及推動拓展新南向及其他國際市場。
台灣政經
因應美國日前宣布對台灣部分產品課徵暫時性 20% 關稅,可能對出口產業造成衝擊,勞動部今(4)日上午公布三項強化僱用安定措施,協助受影響勞工穩定就業與收入。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將提高薪資差額補貼比例至 70%、擴大適用行業範圍,並開放勞工可同時請領「充電再出發」計畫的參訓津貼,提供勞工最大支持。
美股雷達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 (Jamieson Greer) 周五 (1 日) 接受彭博電視訪問,被問到 8 月 7 日之前是否可能與瑞士、台灣、印度等國家達成協議,他表示對他而言,8 月 7 日之前的重點不在「新的」談判,而是執行已經達成的協議。他說:「如果有國家提出談判要求,我當然會和他們對話,只要他們有提案,我會聽,然後也會向總統報告。
台灣政經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今(1)日召集相關部會首長與行政院台美經貿工作小組,針對美方最新對我國公布 20% 的「暫時性稅率」,討論「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執行情形及特別預算的籌編,他特別針對原有 930 億元支持方案,是否足夠因應產業和勞工第一線的實際需求,指示各部會儘速完成檢討、研議更廣泛的措施,調整方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