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
台股新聞
台船 (2208-TW) 新任董事長陳政宏今 (17) 日在上任後首度對外積極發言,由於目前待執行訂單約 1300 億元,訂單能見度看到 2030 年第二季,預估接下來每一年的營收可達 300-350 億元,並使明年台船營運績效轉正。台船說明,目前手持訂單 2000 億元,待執行訂單金額約 1300 億元,訂單看到 2030 年第二季,將可挹注未來每年營收約 300-350 億元。
台股新聞
國防軍備預計 2026-2032 年採購額高達 1.3 兆元,其中,國艦國造訂單將先發酵,法人分析,龍德造船 (6753-TW) 於第四季將開出新產能,可生產 100 公尺以上中型船隻,看好將是主要受惠者之一。法人分析,無人機方面,有軍用商規、軍用軍規和美製無人機採購需求,市場規模達 4000 億元,其中軍用商規市場估明後年可達 725 億元,未來每年可望達 500 億元。
國際政經
南韓總統李在明周一 (25 日) 赴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展開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談,兩人對北韓問題、集體安全和造船業的密切合作表示樂觀,但川普並未因為李在明的積極遊說,而改變南韓關稅協議的條款。川普在周一美韓高峰會後向記者表示,對南韓商品徵收 15% 關稅的協議將保持不變。
據《國際船舶網》報導,儘管面臨美國政府 301 關稅威脅,中國船企在今年 4 月份展現出強勁的市場韌性與競爭力。繼 3 月被南韓短暫超越後,中國船企迅速反擊,在全球新船訂單爭奪戰中成功奪回榜首位置。根據克拉克森於 5 月 9 日發布的數據,2024 年 4 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 75 艘,共計 364 萬修正總噸 (CGT)。
美股雷達
川普籌備推行全球「對等關稅」的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正醞釀美國針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業採取一系列限制措施。該辦公室也考慮對任何中國船隻停靠美國港口徵收 150 萬美元費用,以減少美國對中國船隻供應產品的依賴,同時讓美國造船業沉寂半個世紀後復甦。
大陸政經
英國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研究在 2024 年全年總結中指出,2024 年全球新造船訂單量創下 17 年以來最高,且新接訂單量排名全球前十大的企業,有七家是中國企業。據《界面新聞》周一(13 日)報導,克拉克森研究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全年全球船廠共簽訂新船訂單 2,412 艘,合 1.7 億載重噸(DWT),6,581 萬修正總噸(CGT)。
台股新聞
陽明 (2609-TW) 今 (30) 日發布重訊,旗下 14000 TEU 級長租船 10 艘 2 年租期選擇權,併同系列 14000 TEU 級共 15 艘,將再續租 6 年。陽明此系列 14,000 TEU 級船舶目前配置於亞洲往返地中海、美西等航線,是公司東西向航線主力船型,基於提供客戶穩定航線服務,確保船舶資源有效配置於利基航線。
台股新聞
台船 (2208-TW) 今 (29) 日召開臨時董事會並通過重大人事案,原副總經理蔡坤宗升任總經理,遺缺由余茂華執行長接任,即起生效;台船認為,下半年以來船價已大幅上揚,加上新台幣貶值,預期營運有望逐漸走出谷底。台船於今年 8 月 28 日由黃正弘上任董事長後,陸續派任所屬子公司和轉投資公司的高階營運管理團隊人事,推動集團內部改革。
台股新聞
台船 (2208-TW) 今 (30) 日宣布,為持續投入並有效經營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產業,再度指派台船前總經理曾國正接任轉投資公司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董事長,獲董事會一致同意。曾國正曾於 106 年至 110 年任職台船總經理,並於台船環海創立初期兼任公司董事長,帶領團隊爭取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業務,時任期間簽訂中能風場風機安裝管理計畫汗水下基礎安裝計畫、海龍離岸風電計畫的運輸與安裝等重要海事工程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