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
歐亞股
歐洲央行 (ECB) 總裁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周三 (23 日) 表示,美國對中國與歐洲加徵高關稅雖然在美國本土可能推升通膨,但對歐元區來說,若歐洲不採取反制措施,這些關稅可能反而具有「通膨降溫」(Disinflationary) 的效果。
歐亞股
標普全球 (S&P Global) 與漢堡商業銀行 (HCOB) 周三 (23 日) 公布初步調查顯示,歐元區民間企業 4 月經濟活動幾乎停滯不前,服務業轉為萎縮,反映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高關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對市場信心造成明顯衝擊。具體來看,歐元區 4 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初值從 3 月的 50.9 降至 50.1,僅略高於代表景氣榮枯分界點的 50,低於市場預估的 50.3,顯示經濟活動已接近停滯。
國際政經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全球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將在推動全球經濟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IMF 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與去年 10 月的預測相比,該組織現在預期,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和印度將對全球增長貢獻更大一部分;同時,美國的預期貢獻則被下調。
美股雷達
花旗集團 (Citigroup)(C-US) 首席經濟學家席茲 (Nathan Sheets) 周二 (22 日) 警告,隨著川普近期對中國及多個貿易夥伴實施新一輪關稅,美國經濟正面臨「停滯性通膨衝擊」,2025 年下半年成長動能恐大幅放緩,衰退風險已接近 45%。
歐亞股
根據多家外媒周一 (21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日銀 (日本央行 / BOJ) 預計將在 4 月 30 日至 5 月 1 日召開的政策會議中,維持其逐步升息的政策基調不變,儘管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再度拋出新一輪關稅措施,對全球貿易前景增添不確定性。
台股新聞
國泰金 (2882-TW) 今 (21) 日公布 2025 年 4 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景氣展望樂觀指數大幅下滑,消費意願短期同步降溫,逾 6 成民眾預估 2025 年經濟成長率不保 3,態度轉向保守,主要受到川普對等關稅負面衝擊影響,使得股市樂觀情緒及風險偏好同步大幅走弱。
歐亞股
歐洲央行 (ECB) 總裁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周四 (17 日) 表示,ECB 此次決定降息,是基於對通膨趨緩的信心提高,以及對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高、恐衝擊歐元區經濟成長的憂慮。ECB 當天將主要存款利率下調 1 碼 (25 個基點) 至 2.25%,為去年 6 月以來第七次降息。
歐亞股
歐洲央行 (ECB) 周四 (17 日) 再度宣布降息,如期將存款利率下調 1 碼 (25 個基點) 至 2.25%,為自去年 6 月以來第七度降息,也創下自 2023 年初以來新低利率水準。此次行動反映出歐元區正面臨來自美國貿易政策與內部經濟復甦遲緩的雙重壓力,市場憂心全球貿易緊張將進一步拖累歐元區經濟復甦。
國際政經
加拿大央行 (BoC) 周三 (16 日) 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 2.75%,結束自去年 6 月以來連續七次的降息循環。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新一輪關稅行動,加拿大央行罕見的取消季度經濟預測,轉而發布兩套情境模擬,以反映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對加拿大經濟可能造成的不同影響。
大陸政經
瑞銀 15 日發布最新報告,將中國今年 GDP 增長預期由原先的 4% 下調至 3.4%,2026 年更進一步放緩至 3%,是目前各大銀行中最悲觀的預測,瑞銀經濟學家王濤在報告中寫道,關稅衝擊給中國出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將引發國內經濟的重大調整。
美股雷達
由於川普政府大幅提高關稅,高盛經濟學家調降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周一 (14 日) 再下修了今年鋁價的預測。該投行在報告中表示:「我們現在預計,到 2025 年第 3 季,鋁價將跌至每月均價的低點每公噸 2000 美元。」高盛預計到 2025 年 12 月價格將反彈至每公噸 2300 美元,而先前預測的價格為每公噸 2650 美元。
美股雷達
美國前財政部長葉倫 (Janet Yellen) 表示,近期美國公債遭到拋售,並非市場功能失靈所致,而是對美國經濟政策信心下滑的警訊,這一趨勢令人憂心。葉倫周一 (14 日) 在接受《CNBC》訪問時指出:「我不認為我們目前看到的是市場功能失常,並未出現市場流動性完全枯竭的情況,但這種模式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政策失去信心,這非常令人擔憂。
美股雷達
受第 1 季數據和美國的貿易關稅影響,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周一 (14 日) 調降 2025 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測,並下修今年和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OPEC 在月報中表示,2025 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加每日 130 萬桶,比上月的預測減少 15 萬桶。
國際政經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 日前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在與顧問的私下對話中承認,他的貿易政策,尤其是對中國的高額關稅,可能會導致經濟衰退 (Recession)。他表示,雖然這一政策有可能影響經濟,但他並不希望這種影響升級為大蕭條 (Depression)。
根據聯準會 (Fed) 周三 (9 日) 公布的 3 月 18 日至 19 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會議紀錄,官員們對經濟成長放緩且通膨依然高漲的停滯性通脹 (Stagflation) 風險表示擔憂。大多數官員認為,通膨風險偏向上行,而就業風險則偏向下行。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 (Neel Kashkari) 周三 (9 日) 表示,儘管美國經濟可能出現下滑,但面對關稅帶來的通膨壓力,聯準會 (Fed) 在調降利率方面的可能性降低。他認為,關稅會加劇短期內的通膨壓力,這使得 Fed 降息的門檻提高。
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 (Bill Ackman) 再次呼籲華盛頓政府對川普的關稅政策按下暫停鍵,警告此舉可能引發「全球經濟重大衝擊」。艾克曼周二 (8 日) 在社交媒體平台 X(前 Twitter)上發文,強烈主張在關稅實施之前應該提供更多時間來達成協議,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周二 (8 日) 表示,由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迅速升級,可能將損害今年的經濟成長前景,新加坡將成立一個專責小組以應對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 。此舉正值美國新關稅生效前一天。黃循財對國會議員表示:「如果關稅真的是互惠的,並且如果它們的目的僅在於針對那些擁有雙邊貿易順差的國家,那麼新加坡的關稅應該為零。
國際政經
世貿組織周四 (3 日) 就美國關稅政策發表聲明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和分析美國發布的關稅政策,預計美國關稅政策將對全球貿易和經濟成長前景產生重大影響。初步分析表明,這些政策加上今年年初以來推出的措施,可能導致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整體萎縮約 1%,較先前預測調降近 4 個百分點。
國際政經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周四 (3 日) 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正在與全球主要貿易夥伴討論,尋求降低新加徵關稅的方式。他指出,其他國家需要改變貿易政策,開放更多的美國產品進口,才能達成這一目標。盧特尼克受訪時強調,川普政府正與各大貿易夥伴展開對話,尋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