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6 日) 報導,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更新關鍵礦產清單,新增銅、銀、鈾等 10 種礦產,總數增至 60 種。此舉擴大川普政府認定的戰略物資範圍,可能對這些礦產及其衍生品課徵關稅,以減少對外國供應的依賴。根據美國政府網站,新增的礦產還包括冶金煤、鉀鹽、錸、矽和鉛,清單並涵蓋 15 種稀土元素。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6 日) 報導,歐盟私下警告,短期內幾乎無法迫使中國放寬關鍵稀土出口管制。中國 4 月起限制稀土出口,已嚴重衝擊歐洲產業,汽車與國防領域首當其衝。知情人士透露,歐盟高層官員已向成員國坦承,擺脫對中國依賴的努力困難重重,歐盟的經濟安全計畫至今成效不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周四 (6 日) 表示,日本與美國將共同研究在太平洋的南鳥島附近水域開發稀土礦藏,她指出,共同開發稀土礦物是她與美國總統川普上周會晤時的關鍵議題之一。此次合作的目標是透過確保稀土供應,以對抗中國在該材料上的全球主導地位。稀土是製造從汽車到戰鬥機等各種產品所必需的關鍵材料。
美國商務部與國防部週一(3 日)宣布,將為國內稀土磁鐵製造商 Vulcan Elements 提供資金支持與潛在股權投資,顯示美國正加快推動稀土與磁鐵產業自主化,以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該產業長期被中國主導,如今已成為中美貿易競爭的戰略核心之一。
馬來西亞與南韓聯手合作,即將在彭亨州開發一項價值 6 億令吉 (約 1.42 億美元) 的「超級磁體」製造廠專案,此舉被視為有望提升大馬在稀土下游產業鏈中的地位,並創造新的發展潛力。馬來西亞首相兼財長安華指出,這項高影響力的合資專案,將強化馬來西亞在先進材料與清潔科技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根據美國白宮聲明,作為貿易休戰協議的一部分,中國已同意允許向美國出口包括鎵、鍺、銻在內的三種關鍵金屬,表明針對這些貨物的出口禁令已被解除。根據《彭博》報導,鎵、鍺和銻曾在 2024 年 12 月被中國納入出口管制,禁止出口至美國,主要目的是防止這些金屬被用於軍事用途。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印度計畫將稀土磁鐵製造計畫的規模擴大近 3 倍,達到 700 億盧比 (7.88 億美元) 以上。以加速建立國內產能,降低對中國稀土依賴。消息人士透露,這項提案目前正在等待內閣批准,相較於先前旨在確保電動汽車、再生能源和國防所需關鍵材料的 250 億盧比(2.9 億美元)計畫,可視為重大的升級。
美國白宮宣布,中國將暫停對稀土金屬的額外出口管制,並終止針對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企業的調查。根據《彭博》報導,白宮於週六(1 日)發布一份文件,說明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週早些時候達成的最新貿易協議部分細節,該協議旨在降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緊張。
國際政經
據《金融時報》周五 (31 日) 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川習會後表示,北京威脅停止稀土出口是「真正的錯誤」,堅稱美國將在兩年內確保替代供應。他指出美、中領導人已找到「平衡點」,中國無法再用關鍵礦產作為脅迫工具,並強調,中國在稀土領域對美國的影響力最多只能持續 12 至 24 個月。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釜山舉行會晤並結束會談,雙方同意延長一項限制加徵關稅的停火協議,為緊張的美中關係帶來了至少暫時的平靜期。據《紐約時報》報導,一些專家指出,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不可避免地佔據上風。白宮和國務院前中國政策高級官員 Julian Gewirtz 表示,很明顯,中方「在運用籌碼方面變得越來越大膽,並且樂於收下美國的任何讓步」。
美國知名的政治外交性雜誌《國家利益 (National Interest)》發文指出,川普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遭受失利,這向台灣發出了嚴峻的警告,顯示美國正在重新審視其防衛承諾;因此,台灣必須制定一套盡可能不依賴美國的自救戰略。本文作者為 Brandon J. Weichert,他身兼《國家利益》資深國家安全編輯等多職,並在國家安全政策、地緣政治議題上多有著述與顧問經驗。
中美領導人周四 (30 日) 在南韓釜山舉行會晤,兩國經貿團隊前兩天剛在吉隆坡完成一輪談判,高層會晤的氛圍延續了這輪談判的融洽基調。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29 日) 曾釋放正面訊號,稱願與中國就晶片問題展開對話,甚至可能允許輝達最新 Blackwell 晶片的降級版本進入中國市場。
雜誌
文.洪寶山中國在釤、鏑、鋱、釔、鑥、鈧、釓及新增的鈥、鉺、銩、銪、鐿等「中重稀土」具宰制力,能決定全球高技術磁材、半導體、軍工與新能源等核心供應鏈命脈。儘管最早被稀土制裁的日本努力降低稀土使用量、回收廢磁鐵、開發替代材料等方式自救,但目前技術仍無法完全實現產業「去稀土化」或完全脫離中國原料來源,截至 2024 年底,日本自中國進口的稀土金屬類原料比重從 2018 年約五成上升至 2024 年的 63%,特別是「重稀土」項目,依賴中國比重仍高達 100%,這顯示雖然日本極力分散供應鏈,依賴度反而在近年提升。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四 (30 日) 在南韓舉行高風險會談,達成貿易休兵,緩和先前因稀土元素爭端而升高的緊張情勢,避免全球兩大經濟體進入全面貿易戰。中國同意暫停原訂 10 月 9 日宣布、引爆爭議的稀土出口全面管制措施,期限為一年。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七國集團(G7)即將宣佈建立關鍵礦產聯盟,以對抗中國在產業的主導地位,對此中國外交物呼籲,G7 應遵守市場經濟原則,停止以小圈子規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消息人士表示,由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及日本組成的 G7 集團,計畫於 31 日在多倫多召開的能源部長會議結束時公布相關協議。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週四 (30 日) 表示,美方將暫緩一年執行一項擴大中國企業受美國技術出口限制的新措施。此決定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峰會成果之一,中方則同意將原定對稀土礦物出口的限制延後一年。該新制原計畫大幅擴大受管制企業名單,將由已受制裁企業持股逾半的公司全面納入限制,等同禁止其取得美國科技。
台股新聞
迎接 11 月,三大題材股大公開?!影片中分享給你知道(按讚訂閱打開小鈴鐺)再來看一下今天的台股!加權指數今日開高震盪走低,終場下跌 7.21 點,收在 28287.53 點,成交量 6146.56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買超 16.55 億元,投信賣超 51.05 億元,自營商買超 4.73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29.76 億元,其中外資連買二日 88.5 億元,、自營商連買八日,投信則連賣二日。
國際政經
《CN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四 (30 日)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南韓會晤後宣布,已與中國達成為期一年的稀土與關鍵礦產協議,同時將中國進口芬太尼相關產品的關稅削減一半至 10%。根據報導,川普在離開南韓的「空軍一號」專機上對記者表示,與習近平的會面「非常精彩」,並強調「作出了許多重要決定」。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三 (29 日) 報導,參議院民主黨前夕發布報告,指川普對中關稅戰「自我挫敗」,讓美國在川習會前處於弱勢。報告指出關稅已使美國家庭每年多支出 1,500 美元,製造業四個月連續裁員,而中國透過第三國繞道出口持續成長,同時稀土管制與大豆抵制重創美國農民。
歐亞股
德國經濟研究所 (Ifo) 周三 (29 日) 發布的數據顯示,10 月份德國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商面臨更嚴重的原物料短缺問題。Ifo 報告稱,受到全球對稀土元件管控收緊的驅動,10 月電子產業報告供應瓶頸的企業比例躍升至 10.4%,高於 7 月的 7.0% 和 4 月份的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