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市
科技
德國慕尼黑車展日前順利落幕,但與兩年前相比,這場全球矚目的汽車盛會顯得平靜許多。儘管參展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加近一半,歐洲媒體卻未像過往那樣高調宣稱「車展已經變成中國人的天下」,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電動車影響力減弱,相反地已經悄悄在歐洲車市站穩腳跟,甚至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三 (3 日) 報導,福斯汽車同日發表 ID. Polo 電動掀背車,預計售價低於 2.5 萬歐元,明年上市。這款車承襲暢銷車款 Polo 之名,是福斯對抗中國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的重要武器,目標是打造人人買得起的電動「國民車」。福斯表示,這款車將「讓更多人負擔得起電動駕駛」,並宣布電動車將開始採用知名車型名稱,取代先前的數字 ID 標識。
美股雷達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 (TSLA-US) 上月在數個歐洲市場的銷量進一步下滑,原因是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消費者對馬斯克政治立場不滿仍在持續。特斯拉 8 月在法國註冊量比 2024 年同期下降了 47.3%,連 8 月下滑,而法國整體汽車市場成長近 2.2%。
美股雷達
近年來,世界首富馬斯克因轉向右派政治立場引發廣泛爭議,不僅資助川普贏得美國大選,還公開支持歐洲極右翼政黨,相關行為在歐洲多國激起消費者強烈抵制。特斯拉車輛與銷售門市屢遭破壞,部分歐洲忠實客戶選擇棄購,但這一風波在人口僅 550 萬的挪威卻呈現出特殊情形,即便負面情緒蔓延,但特斯拉 (TSLA-US) 在這個北歐國家的銷量卻逆勢上揚。
歐亞股
賓士汽車執行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日前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發出嚴正警告,歐盟若堅持在 2035 年全面禁售新的燃油車,歐洲汽車產業將面臨「崩潰」。這番言論猶如一盆冷水,澆醒了在電動化轉型路上狂奔的歐洲車企與決策者。康林松強調,脫碳勢在必行,但必須以「技術中立」的方式進行,且不能忽視經濟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