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
國際政經
據《彭博》報導,自 1990 年代以來,中國首次在出口季開始時,沒有購買任何美國黃豆,顯示北京再次利用農業作為與華盛頓進行貿易戰的籌碼。根據美國農業部截至 9 月 11 日的數據,新的銷售季已開始近兩周,但中國尚未預訂任何一批美國黃豆貨物,這是自 1999 年有紀錄以來的首次。
農作
小麥期貨價格從前一交易日的暴跌中反彈,此前有報導稱,台灣代表團已簽署了一份意向書,承諾在未來 3 年內從美國購買 360 萬噸小麥。台灣是美國小麥最大的市場之一,這項由台灣麵粉工業同業公會簽署的協議,估計在 2026 年至 2029 年期間的價值高達 13 億美元。
國際政經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為了規避西方嚴厲制裁,正重返 1990 年代「以物易物」(barter)古老貿易模式,以小麥換取中國汽車,用亞麻籽換取建築材料。儘管俄羅斯與中國和印度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但以物易物的捲土重來,凸顯出俄烏戰爭對貿易關係造成的扭曲有多嚴重。
國際政經
越南農業部周二 (3 日) 表示,越南企業將與美國合作夥伴簽署諒解備忘錄,購買價值 20 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這是兩國達成新貿易協議的努力之一。越南目前面臨川普政府課徵的 46%「對等」關稅,雖然這些關稅已暫停實施至 7 月,但如果生效,恐嚴重損害越南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的成長模式,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
農作
美中之間你來我往的關稅戰,使得美國農民面臨出口重挫,而以巴西為首的南美農業大國則乘勢崛起,逐步取代美國成為中國與亞洲市場的主要糧食供應國。關稅升溫 美中農貿關係惡化川普於 2025 年初重返白宮後,迅速推動關稅升級,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 145% 的進口稅,中方則祭出 125% 的報復性關稅回應,導致美國農產品出口再度重挫。
農作
由於交易商考慮到中國對美國關稅的謹慎態度,且市場等待世界兩大經濟體領導人可能舉行的會談細節,小麥價格觸及近 3 個月來新高。目前,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正在醞釀新一輪貿易戰,過去一周,貿易戰的預期已引起糧食市場的動盪。中國周二 (4 日) 雖然宣布對美國的舉動採取報復性關稅,但分析師大多認為,其實際行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表明北京方面正試圖避免出現嚴重升級的最壞情況。
農作
聯合國世界糧食價格指數 11 月升至 2023 年 4 月以來最高,在植物油價格飆升的推動下,錄得 19 個月來最大漲幅。周五 (6 日) 數據顯示,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編制、追蹤全球貿易量最大的糧食商品的價格指數,從 10 月修正後的 126.9 點,11 月升至 127.5 點,為 19 個月來最高,較 1 年前上漲 5.7%。
原物料
阿根廷油品工業商會及穀物出口中心 (CIARA-CEC) 主席 Gustavo Idígoras 週五 (29 日) 宣布,第一艘將阿根廷小麥運往中國的船將從阿根廷布蘭卡港 (Bahía Blanca) 起航,尋求完成自 1990 年代以來首次對中國的重大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