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分別與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國家銀行及匈牙利國家銀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 5400 億元人民幣。此舉不僅便利雙邊貿易與投資結算,也在「去美元化」浪潮下,向國際貨幣市場釋放多元化的重要政策訊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際清算銀行行長例會期間,與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瑞士央行行長施萊格爾(Martin Schlegel)、以及匈牙利央行行長瓦爾加(Mihály Varga)分別簽署協議,並就國際經濟與金融形勢交換意見。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於本月 7 日發布最新報告《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這次會不同嗎?》,深度分析人民幣國際化推動十五年來的進展與挑戰。報告指出,儘管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大貿易國,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使用率,仍遠低於其經濟地位。
大陸政經
《路透》周三 (20 日) 援引多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正首次考慮允許人民幣支持的穩定幣 (Stablecoin) 在全球使用,以推動貨幣國際化,這將是北京對數位資產立場的一大轉折。據悉,國務院最快將於本月審議並可能批准一份推廣人民幣使用的路線圖,其中包括穩定幣發展策略。
大陸政經
《彭博》周一 (7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監管機構正考慮將「債券通」(Bond Connect) 南向通額度翻倍至人民幣 1 兆元 (約合 1,390 億美元),擴大本地投資人配置離岸債的空間,此舉被視為中國進一步放寬資本流動限制的關鍵步驟之一。
2025-09-13
2025-08-20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