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台股新聞
亞馬遜旗下雲端服務 AWS(Amazon Web Services) 今 (29) 日舉辦台灣雲端高峰會,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表示,全球供應鏈正面臨地緣政治與氣候變遷等多重挑戰,客戶也至世界各地生產,公司也利用雲端服務降低客戶轉移產地的成本與時間,並強調,企業面對未來競爭,「不能只是談論 AI,而是要真正運用 AI、部署 AI」。
美股雷達
台灣投資人正加速撤離美元資產,轉向歐洲市場與歐元計價的投資商品,重新評估對美國市場的長期依賴。根據《彭博》數據,持有歐洲資產的台灣基金近期迎來大量投資湧入,截至 6 月底,其總價值已達 137 億新台幣,創下 2019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根據台灣投信投顧公會的數據,2025 年上半年,台灣投資者也向海外專注於歐洲的基金注入了 141 億新台幣,創下 2021 年以來最大的六個月注資額。
國際政經
英國《金融時報》周一(28 日)披露,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川普拒絕賴清德總統出訪中南美洲期間停留紐約,美國眾院前議長裴洛西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這是危險信號,代表美國在面對北京的壓力下,可能在台灣問題上保持沉默。裴洛西周一說,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勝利,但願這不是美國政策轉變的預兆。
國際政經
《路透》周一 (2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本周將共同提出三項對中施壓法案,聚焦於人權、異議人士保護及台灣議題,凸顯在總統川普全力推動美中貿易談判之際,國會仍試圖加大在安全與價值層面的施壓力道。這三項法案由跨黨派議員共同提出,凸顯即便在高度分裂的華府,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仍是少數的兩黨共識。
台灣政經
《彭博》周一 (2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討論是否批准台灣總統賴清德下周的美國過境行程,因擔心此舉可能影響美中貿易談判及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潛在峰會。知情人士指出,賴清德原計劃於 8 月 4 日在紐約過境,10 天後再經達拉斯,作為訪問巴拉圭、瓜地馬拉及貝里斯行程的一部分,但台美官員上周未能取得美方正式同意,令行程陷入不確定。
國際政經
隨著台海局勢持續升溫,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週日(27 日)刊出一篇名為《英國「準備為台灣開戰」》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根據《每日電訊報》,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於週日在澳洲達爾文公開發表強硬立場,表示一旦台海爆發衝突,英國已經做好在太平洋地區作戰的準備。
國際政經
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週六(26 日)表示,日本與美國本週達成的 5500 億美元投資協議,或將為一家台灣公司在美國建設半導體工廠提供融資。根據《路透》報導,這項協議內容指出,日本將啟動總額 5500 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畫,其中包括股權投資、貸款與擔保。
台灣政經
國民黨 24 位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周六(26 日)投票,全數未過關,是民進黨 2018 年九合一大選團滅以來最大挫敗,大陸國台辦周日對此表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民意,充分暴露「假民主、真獨裁」的面目。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周六傍晚 7 點於新竹市黨部向支持者深深一鞠躬。
台灣政經
國民黨 24 位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周六(26 日)投票,全數未通過,是民進黨 2018 年九合一大選團滅以來最大挫敗。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周六傍晚 7 點於新竹市黨部向支持者深深一鞠躬。他表示,必須承認失敗,也必須尊重這個結果,「失敗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捍衛民主價值、捍衛民主的決心絕對不會改變。
台股
美國在加密貨幣監管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眾議院於 7 月 17 日正式通過三項重要法案:GENIUS 法案、CLARITY 法案與 Anti-CBDC 法案,其中 GENIUS 法案已由總統川普簽署成為法律,CLARITY 法案則送交參議院審議。
台灣政經
中國外交部周五(25 日)晚間表示,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緊急約談日本駐華使館首席公使橫地晃,就我外交部長林佳龍訪日提出嚴正交涉,強烈抗議。劉勁松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和兩國間基本信義。日方縱容林佳龍以「私人身份」竄訪,為其從事反華分裂政治活動提供舞台,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台灣政經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投票將在 7 月 26 日和 8 月 23 日舉行,如果獲得足夠民意支持,選民最多可罷免 31 名國民黨立委,這將為賴清德總統和民進黨重新掌控立法院打開大門。中央選舉委員會周四(24 日)舉行記者會,由中選會副主委陳朝建主持。
台股新聞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與台積電 (2330-TW)(TSM-US) 今 (24) 日宣布,共同打造一日探索式學習課程,今日辦理第一場「國研院半導體中心 & 台積電高中生半導體科普營」(晶片製造模組),讓高中學生實地走進半導體中心晶片製造現場,體驗半導體製程的關鍵技術,並與半導體工程師直接對談,激發對科技的好奇與未來學涯方向的思考。
台股新聞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 (24) 日指出,2025 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將達 1255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 7.4%。在先進邏輯、記憶體和技術轉型帶動下,2026 年設備銷售額可望進一步提升至 1381 億美元,年增 10%。
台股
台股今日因受美日對等關稅「落地」為 15% 而大受鼓舞,終場上漲 330.75 點,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今(23)日在第三季經濟展望記者會中表示,儘管美國對台灣可能實施對等關稅,但整體影響可能低於 4 月初預期,主要因科技類產品已被排除在外,受影響的產品總值約 300 億美元,僅佔美國自台灣進口總額的 26%。
台股新聞
星展銀行今 (23) 日舉辦第三季經濟展望線上記者會,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指出,受惠於第二季 AI 相關科技產品的強勁需求,台灣出口表現亮眼,促使星展將 2025 年台灣 GDP 成長率預測由原本的 3.0% 上調至 4.0%。她並指出下半年立法院如通過新台幣 5,450 億元的特別條例等,對 GDP 會有 0.5 到 1 個百分點的提升;同時調整 2026 年台灣 GDP 成長預測,由 2.4% 下修至 2.0%。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報導,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台灣貿易談判代表團已抵達美國,準備與川普政府就關稅議題展開談判,希望加速推進雙邊貿易協議的達成。消息人士週三(23 日)指出,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已抵達華盛頓,參加第四輪會談。
國際政經
日本經濟產業省與財務省於週二(22 日)宣布,以對來自中國與台灣的鎳基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展開反傾銷調查。兩部會預計一年內完成調查,屆時將考慮是否對進口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根據《路透》報導,此舉源於日本製鐵(Nippon Steel)與其他國內鋼鐵廠商於 5 月 12 日聯名提出的請願。
國際政經
亞洲開發銀行(亞銀)周三(23 日)下調亞太開發中國家經濟體今明兩年的成長預測,理由是美國關稅調高、全球貿易不確定性以及國內需求減弱,可能會導致出口下降,但亞銀對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預估上修至 3.5%。亞銀周三發布的《亞洲發展展望》報告顯示,亞銀預測亞太開發中國家經濟體經濟體今年將成長 4.7%,較 4 月預估下降 0.2 個百分點,明年成長率也從 4.7% 調降至 4.6%。
國際政經
儘管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不間斷,多家基金巨頭正在加碼押注科技股和新興市場資產將繼續上漲,深信「川普賣權」(Trump put,又稱川普護盤) 有利於上述布局。彭博報導,包括景順 (Invesco)、富達國際 (Fidelity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 (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在內,都在加碼押注從美國到亞洲的科技股,以及新興市場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