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
台股新聞
汽車鍛造輪圈領先廠商巧新 (1563-TW) 近來積極切入半導體新領域,推動「半導體設備零件、消耗品以及消費後鋁材循環再利用」等應用開發案,今 (9) 日透露,已進入收割期,目標年底前可完成半導體關鍵零組件產品相關認證、並納入設備廠採購核可供應商清單,明年起陸續貢獻營收。
A股
在杭州「六小龍」引發廣泛關注之後,深圳也正孕育出一條實力強勁的「龍」,中國半導體設備公司新凱來周四 (4 日) 在第 13 屆半導體設備與核心零件展表示,目前在手訂單已超百億,客戶涵蓋深圳鵬芯微、中芯國際、華虹跟長江存儲等知名晶圓廠。在中國國內多款最新消費性電子產品中的晶片,新凱來的設備都在晶圓廠深度參與研發生產。
歐亞股
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龍頭 ASML (艾司摩爾) (ASML-US) 周三 (16 日) 公布 2025 年第二季財報,其關鍵數據遠超市場預期,展現強勁表現。數據顯示,公司第二季淨銷售額達 76.92 億歐元,位居財測區間高端,並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75.2 億歐元。
為因應美國最新頒布的貿易政策,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 ASM 國際(ASM International)於 5 月 4 日舉行的 2025 年第一季財報電話會議上宣布,將立即啟動美國本土生產計畫。據報導,ASM 財務長 Paul Verhagen 指出,該公司已具備快速行動的能力,透過在美國設廠可有效滿足當地客戶需求。
台股新聞
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連三年攀升,Gartner 數據指出,2023 至 2030 年間,12 吋晶圓月產能將大幅成長 570 萬片,成長幅度達 60%,這波資本支出回溫將推動整體設備產業進入新一輪景氣循環,台廠設備供應鏈如京鼎(3413-TW)、迅得(6438-TW)、亞翔(6139-TW)、由田(3455-TW)將同步受惠於此趨勢。
美股雷達
荷蘭半導體設備供應商 ASM(ASM International)執行長 Hichem M'Saad 周三 (30 日) 表示,該公司已開始在美國境內生產部分晶片製造工具,藉此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並貼近美國主要客戶需求。M'Saad 指出:「我們已開始為美國客戶在當地生產部分設備,這是我們在美國在地製造的第一步。
歐亞股
日本政府周四 (23 日) 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汽車和半導體相關需求強勁,出口創下歷史新高,2024 年日本貿易逆差較上年縮小 44% ,至 5.33 兆日元(340 億美元)。儘管出口連續第四年成長,但日本的貿易收支也連續第 4 年出現逆差,原因是近年來能源價格上漲,導致資源匱乏的日本的進口成本增加。
國際政經
據《路透》引述兩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周一 (2 日) 將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起 3 年來的第 3 次打擊,出口限制由早前傳出的 200 家,縮減至 140 家企業,其中包括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北方華創 (002371-CN)。新的出口限制還針對向中國出口先進儲存晶片和其它晶片製造設備,中國半導體工具製造商拓荊科技 (688072-CN) 和深圳新凱來技術也受到影響。
美股雷達
據《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權衡對向中國銷售半導體設備和人工智慧記憶體晶片的額外限制,這將升級美國對北京科技野心的打擊,但並不會採取先前考慮的一些更嚴格的措施。由於限制可能沒有預期嚴格,周四 (28 日) 亞股及歐股的晶片股均受到提振,ASML Holding NV 上漲高達 5.5%,領漲晶片設備公司。
台股新聞
上銀 (2049-TW) 董事長卓文恒今 (12) 日親自主持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外界關切半導體設備及機器人應用情形,他看好 2025 年半導體設備需求暢旺,並透露,攜手廠商開發的倉儲物流 AI 機器人近期可望通過認證並上線測試,預計明年先小量出貨、年底放量,展望未來,儘管目前機器人占營收比重不到 10%,但預期明年比率會再提升。
專家觀點
我們今天就過去三大熱門主流,機器人概念股,半導體設備供應鏈,還有矽光子跟光通訊產業,做總體檢,給大家參考如何應對後面盤勢。機器人部分,像羅昇 (8374-TW)、穎漢(4562-TW)、昆盈(2365-TW) 從 8 月中回檔下來到現在,已經回檔 2 個月,而且回檔幅度漸深,這樣的走勢難以說算強勢,在 2 個月回檔過程中也不乏幾次的強力反彈,但維持時間都不長,這就是弱勢格局反彈的狀況,若是空手要做多,只建議做短線反彈行情,不建議當成新一波多頭趨勢的反攻。
歐亞股
據《路透》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三星電子已推遲爲其即將在德州開設的工廠接收 ASML(ASML-US)(艾司摩爾) 晶片製造設備,因為三星這一計畫尚未贏得任何主要客戶。知情人士表示,三星還推遲向一些其他供應商下達訂單,用於其在泰勒市價值 170 億美元的工廠,這促使這些供應商尋找其他客戶,並將部署在現場的員工送回國內。
美股雷達
在主要設備供應商 ASML(艾司摩爾) 令人失望的業績展望,引發全球晶片股下跌後,行業投資者面臨著新的考驗。據《彭博》報導,ASML 財報後,費城半導體指數加上亞洲半導體巨頭的市值損失,總計超過了 4200 億美元。總部位於荷蘭的 ASML 發布預警,讓晶片股從夏季拋售中強勁反彈的動能銳減,其股價周二在歐洲市場創下 1998 年以來最大跌幅。
專家觀點
時序進入第四季,在即將公布 9 月營收後,市場對於大多公司前三季的獲利預估,將大致有了心理定見,而 11 月中的 Q3 財報公布完畢後,也將進入較長時間的財報空窗期;在此段期間通常為所謂的作夢行情發酵時期,因缺乏了短期的財務數據公布,剛好又進入了會計年度的轉換期,新一年的成長機會成了市場資金更加關注之焦點。
雜誌
科技新應用帶動全球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使設備股成為盤面焦點;近來,資金亦開始著墨股價還未有大幅度上漲或本益比較低的個股,有望成下一波指標。【文/吳旻蓁】近年,受惠各樣顛覆性的科技新應用傾巢而出,成為支撐全球半導體產業強大的基礎和成長潛力,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報告指出,預測半導體產業二○三○年前的年複合成長率將以六至八%速度成長;在平均價格每年約漲二%,且供需回歸平衡的前提下,半導體產業有望在二○三○年達到一兆美元的規模。
歐亞股
日本財務省周三 (18 日) 表示,儘管消費者支出疲軟跡象對進口造成壓力,但日本 8 月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貿易逆差。日本 8 月的貿易逆差總計 6950 億日元 (約 49 億美元),年減 26%。數據顯示,日本 8 月出口總額為 8.4 兆日元,比去年同月增加 5.6%,連續 9 個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