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
台股新聞
記憶體市況發高燒,PCB 廠健鼎科技 (3044-TW) 在第三季的營收以 193.89 億元改寫歷史新高,同時,相關記憶體模組板的營收更衝高至 48.47 億元,較第二季的 38.31 億元大增 26.52%,同時,在目前市況交易熱度不減下,第四季的訂單仍顯旺盛。
美股雷達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周一 (24 日) 上修對美光 (MU-US) 與 SanDisk(SNDK-US) 的目標價,理由是記憶體市場出現「全面加劇的短缺」,並認為近期半導體類股的拋售「似乎不合理」,下跌反而是具吸引力的買進機會,激勵兩者周一 (24 日) 收盤雙雙大漲。
台股新聞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 (3260-TW) 董事長陳立白今 (24) 日表示,此次 AI 帶動的記憶體需求「又快、又猛、又長」,不僅 DRAM 價格持續上漲,現階段 NAND 缺貨也將比預期更嚴重,與過去短期的循環週期不同,預期合約價至少將連續上漲兩至三季。
美股雷達
隨著 AI 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加上儲存產業「超級週期」的全面開啟,記憶體晶片價格持續飆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全球電子產業鏈,從 GPU、SoC 到被動元件無一倖免。一名記憶體晶片原廠員工向媒體透露,目前產品供不應求,「就算手機廠不下單,我們也能將產能轉向伺服器客戶,他們同樣缺貨,而且售價更高。
科技
中國國產記憶體晶片大廠長鑫儲存周日 (23 日) 在官網正式發表新一代 DDR5 產品系列,此次推出的 DDR5 產品最高速率達 8000Mbps,顆粒容量最高達 24Gb,同步適配伺服器、工作站及個人電腦的全系列七大模組及新型產品,全面涵蓋高階市場需求,同時展出的 LPDDR5X 行動端產品也以 10667Mbps 和 16Gb 的規格刷新產業標竿,配合 12GB 至 32GB 的多規格封裝方案,形成從行動端到 PC 端的全場景產品矩陣。
美股雷達
除了明年台積電 (2330-TW) 2 奈米製程晶圓價格上漲外,高通 (QCOM-US) 與聯發科 (2454-TW) 在推出 Snapdragon 8 Elite Gen 6 與天璣 9600 旗艦晶片時,還不得不面對記憶體價格飆升的挑戰。
美股雷達
根據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周三 (19 日) 發布的報告指出,輝達 (NVDA-US) 近期決定將人工智慧 (AI) 伺服器改採手機與平板常用的 LPDDR 低功耗記憶體後,恐在供應鏈掀起重大衝擊,並可能使伺服器記憶體價格在 2026 年底前翻倍。
科技
美國科技媒體《Wccftech》周二 (18 日) 報導指出,近期持續的 DRAM 供應短缺正快速波及顯示卡市場,GDDR 採購成本已進入上行通道。輝達(NVDA-US) 、超微半導體 (AMD-US) 兩大顯示卡廠商均確認,因 GDDR6、GDDR7 模組價格上漲,顯示卡也有漲價計畫,其中超微更傳出將啟動第二次漲價,具體時間待定。
美股雷達
最近幾周,DRAM 記憶體短缺近期持續加劇,價格已經翻倍,甚至更高幅度上漲。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最新指出,即便大型廠商也難倖免,部分企業股票評等遭下調,其中戴爾因伺服器銷售龐大 (記憶體需求遠超普通設備),從「增持」大幅下調至「減持」;惠普、華碩等從「中性」調至「增持」,宏碁、仁寶等 OEM 股價目標普遍被下調約 20%。
美股雷達
摩根士丹利表示,「記憶體超級循環」之下,記憶體價格一路飆漲將壓縮電腦硬體製造商的毛利率並對獲利造成顯著風險,因而調降戴爾 (DELL-US)、慧與 (HPE-US)、惠普 (HP-US) 等公司評級,股價周一 (17 日) 收盤重挫至少 6%。
美股雷達
受記憶體價格飆升與非人工智慧(AI)硬體需求減弱影響,摩根士丹利 (MS-US) 近期下調多家美國主要科技硬體製造商評級,包括戴爾 (DELL-US) 、惠普 (HPQ-US) 以及慧與 (HPE-US) ,並警告整個產業面臨毛利率下行壓力。
台股新聞
TrendForce 今 (17) 日指出,2026 年宏觀經濟維持疲軟,地緣政治與通膨持續干擾消費市場表現,而記憶體進入強勁上升循環,導致整機成本上揚,並將迫使終端定價上調,進而衝擊消費市場。基於以上,TrendForce 下修 2026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及筆電的生產出貨預測,從原先的年增 0.1% 及 1.7%,分別調降至年減 2% 及 2.4%。
台股新聞
十銓 (4967-TW) 近期受惠記憶體價格大漲,第三季稅後淨利達 2 億元,年增 37.71%,創下歷史次高,每股盈餘達 2.35 元,展望後市,公司看好,隨著記憶體價格續漲,第四季獲利可望持續攀升,且供需失衡的狀況將延續至明年。十銓第三季營收 41.63 億元,季減 8.83%,年減 32.86%,毛利率 13.28%,季增 3.29 個百分點,年增 5.89 個百分點,營益率 6.07%,季增 4.98 個百分點,年增 4.56 個百分點,稅後淨利 2 億元,季增 1718%,年增 37.71%,每股盈餘 2.35 元。
台股新聞
塑化股南亞 (1303-TW) 第 3 季稅後純益達 32.6 億元、EPS 為 0.41 元,創近 8 季新高,加上持股轉投資南亞科 (2408-TW)、南電 (8046-TW) 後市看俏,今 (14) 日開低震盪後,盤中在大單敲進下,一度漲半根停板,衝上 57.1 元創波段新高。
美股雷達
《巴隆周刊》和《Marketwatch》週四 (13 日) 報導,隨著記憶體市場持續短缺,DRAM 價格不斷上漲,摩根士丹利 (大摩) 認為這將推高美光的獲利能力。大摩分析師 Joseph Moore 研判,美光科技股價仍有上行空間,將美光目標價從 220 美元大幅調升至 325 美元,維持「增持」評等,理由是市場尚未完全反映記憶體晶片價格飆升帶來的獲利潛力。
隨著全球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入爆發期,記憶體與儲存市場正迎來結構性短缺與報價強勁上漲的「超級循環」。NAND 方面,供應商預警短缺將延續至明年底之後,企業級固態硬碟(eSSD)的重要性因應 AI 數據處理需求而急劇提升。主要 NAND 供應商已證實市場供需失衡的態勢。
台股新聞
TrendForce 今 (13) 日指出,2026 年 DRAM 與 NAND Flash 供應商的資本支出合計將達 835 億美元,年增 11.6%,但整體位元產出成長仍有限。主要因 DRAM 和 NAND Flash 產業的投資重心正逐漸轉變,從單純地擴充產能,轉向製程技術升級、高層數堆疊、混合鍵合以及 HBM 等高附加價值產品。
台股新聞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 (3260-TW) 今 (12) 日公布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 17.6 億元,季增 100.23%,年增 91.3%,每股稅後純益 5.59 元,累計前三季達 10.08 元,已大賺逾一個股本,並超越去年全年,展望後市,董事長陳立白對於第四季及 2026 年獲利持續成長信心滿滿。
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最新表示,一場由 AI 驅動的記憶體「超級週期」已正式降臨,其強度、邏輯與持續性均遠超過以往任何一輪行情。報告指出,本輪週期核心變數在於需求端的徹底重構,不再是傳統價格敏感型客戶主導,而是 AI 資料中心與雲端服務商為建構算力基礎設施展開的「軍備競賽」。
台股新聞
記憶體族群近期缺貨潮延燒,有多位上市櫃公司表示,此波記憶體缺貨潮,為 30 多年來首見,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漲價行情,缺貨預期將衝擊 PC 廠出貨。對此,華碩 (2357-TW) 今 (11) 日法說會上,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華碩早已啟動拉貨、備貨周期,目前公司仍有 4 個月左右庫存因應,預期第 4 季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