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義 : 鴻海科技日
運達投顧-黃培碩分析師
四點大解析:

一、AI 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從製造商進化為 AI 基礎建設核心供應鏈
鴻海 (2317-TW) 在 AI 伺服器領域持續擴大布局,現階段每週可生產 約 1,000 racks,並預期 2026 年起產能將加速提升。AI 對於硬體的需求大幅提升,不僅 PCB 板層數從過往的 6 層推升至 60 層,在散熱技術上也同步投入液冷與全水冷方案,部分元件已進入送樣認證。公司強調,目前 AI 伺服器內部 40–50% 的零組件可自製,垂直整合程度大幅提升。
二、電動車:PC 產業化路徑正式形成,鴻海邁向 EV ODM/EMS 時代
鴻海 (2317-TW) 將電動車視為下一個大型轉型支點,並透過策略聯盟強化其平台與製造能力。
首先,與 Alphabet 的合作聚焦於三大方向:
- 鴻海 3+3+3 策略結合 Alphabet 軟體生態
- 共同打造智慧製造與機器人整合
- 在電動車中導入 Gemini 與資安、效率提升解決方案
此外,鴻海 (2317-TW) 在三週前與 Stellantis、NVIDIA、Uber 共同簽署 MOU,涵蓋硬體平台、AI 自駕軟體與全球互聯服務,目的在加速自駕車商用化進程。
三、AI 機器人與智慧工廠:鴻海 x NVIDIA 打造下一個兆元級產業
鴻海 (2317-TW) 提出「Physical AI」三階段路線:
- Level 1:單一動作+基礎 AI
- Level 2:可變化動作,應用更彈性
- Level 3:可自主思考與行動的智慧機器人
四、前瞻技術布局:量子電腦、SiC、GaN 與矽光子全面卡位
鴻海 (2317-TW) 的研發中心正在布局下一世代科技,包括:
1. 量子運算技術
與 IBM 合作,預期 2025 年將迎接第一台具容錯能力的量子電腦。量子運算不會取代現有 AI,而是與傳統算力互補,並已被部分金融、企業開始採用。
2. SiC 與高壓半導體
自研 SiC 能力已達 6,000–6,500V,遠高於現階段 EV 與 AI Server 的需求。未來將朝 SoC、Discrete、模組全面推進,強化電力系統效率。
3. GaN PCSEL(單石整合)
整合雷射、光學與光子晶體於同一晶片,相比傳統深度感測模組:
- 體積小 2,000 倍
- 功耗下降 70%
4. 矽光子晶片
採 MPW 流程製作,可整合多種光電元件,適用於高速光通訊與光子積體電路研究。
5. Digital Twin(數位孿生)
SiliconPilot 平台可透過 ADAS 回傳資料建立數位孿生,不只應用於車輛,更能用於機械手臂調校、機器人訓練,提升全場域效率。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黃培碩分析師 LINE 官方帳號
ID 搜尋:@v168
今日 yt 解盤連結 :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看好台股但沒時間盯盤?被動投資術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 Meta要換隊?Google晶片有望上位 輝達股價立刻跌給你看
- 【量大強漲股整理】櫃買指數站回五日線上,中小型股會是下一波主流?
- AI泡沫的「核心爭議」:GPU真的能用「6年」嗎?
- 台灣供應鏈搶攻矽光子與CPO商機,AI長線成長趨勢不改!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