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最後一哩路!摩爾線程沐曦等「中國版輝達」衝刺IPO 專家:有助緩解燒錢壓力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國產 AI 晶片企業正集體站在 IPO 上市的「最後一哩路」,摩爾線程、沐曦距離在上交所敲鐘僅一步之遙,壁仞等企業則以保密形式向港交所提交申請,這波「中國版輝達」們的上市潮既是資金輸血的關鍵戰役,也是國產算力突圍的縮影。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最後一哩路!摩爾線程沐曦等「中國版輝達」衝刺IPO 專家:有助緩解燒錢壓力(圖:Shutterstock)

一家中國國產 GPU 公司內部人士說,「緊張,發文選在周四、週五,週末都過得不好」,並稱接近上市時間點,企業需因應複雜流程、突發事件,更要面對機構、媒體及投資人「何時進展」的輪番追問。


與外部熱情形成反差的是內部的克制,IPO 雖能帶來資金,但也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每一步都需謹慎,資金壓力是懸在企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一級市場調整下,美元基金撤退、人民幣基金雖活躍但耐心有限,企業長期依賴外部輸血,像是寒武紀 9 月定向增發 39.85 億補充研發資金,更折射出產業共通性,未形成自循環前,上市是續命關鍵。

摩爾線程 5 年募資超過 100 億 (人民幣,下同),過去三年研發投入 38.1 億,截至去年底帳面資金 48.96 億;沐曦累計募資同樣超百億,上市前兩輪融資達 86.16 億,研發投入 24.65 億,今年 3 月底資金餘額 56.95 億。過去三年,兩家公司累計營收分別為 13.1 億、11.16 億,尚難實現「收入 - 研發 - 收入」的循環。

一級市場投資人則既期待又謹慎以對。一位投資人表示: 「錯過早期投資確實可惜,但現在更關注誰能跑出來。」

燧原科技此前因特殊原因推遲 IPO,而「資料中心國產化指標」成為部分企業短期生存支撐,更深層邏輯是上市不僅是融資,更是政策引導的「標竿效應」,向市場明牌科技與產業落地的主要方向。

敲鐘後的造富神話同樣牽動人心。輝達 78% 員工身價超百萬美元的故事,讓市場對中國國產晶片企業充滿想像,但現實更務實,摩爾線程 64% 員工持股,沐曦 2022 年至今支付股權激勵費 5.9 億 (7 百人人均近 78 萬),寒武紀上半年股權激勵費 1.12 億。

中國國產 AI 晶片的「接盤」機遇,來自輝達在中國市場的「無貨可賣」。黃仁勳多次坦言中國市佔率歸零,寒武紀綁定字節跳動、崑崙芯中標招行及移動 10 億大單,摩爾線程、沐曦業績快速兌現,均受益於這一真空期。

更關鍵的是,國產化指標下,部分市場僅對「中國版輝達」開放,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同樣限制中國供應商,這為國產晶片劃出獨特賽道。

AI 推理的爆發式成長,則為中國國產算力提供長期動能。OpenAI 單日調用 8.6 兆 Tokens、谷歌超 10 兆,算力需求呈指數級擴張。儘管「泡沫」爭議不斷,中國 AI 企業對算力需求同步成長。

AI 推理時代「堆卡數量」的特性,讓中國國產晶片有機會透過集群方案彌補單晶片差距。華為昇騰、阿里平頭哥等已推出超節點方案,但互聯協議分裂 (華為 UnifiedBus、阿里 ALink 等) 仍是挑戰,技術高效性與市場推廣能力決定勝負。

從單晶片效能到群聚生態,從技術研發到市場適配,中國國產 AI 晶片的競爭已進入深水區。壁仞 BR100 單卡算力 1024TFLOPS、沐曦曦雲 C500 達 240TFLOPS,雖與輝達有差距,但追趕速度可觀。

更關鍵的是,中國企業需要在 3-5 年內鎖定特定場景、建構生態,否則可能被華為等後來者擠壓。

某企業負責人稱「現在都在擴張,工區從一層加到三層」,此話道出產業共識。

買地造樓、擴大產能,是矽谷巨頭的成長路徑,也將是「中國版輝達」們的未來。在這場算力供給戰爭中,誰能在資金、科技、生態的三重考驗中突圍,誰就能在國產算力崛起的浪潮中,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