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AI願景與Meta不合?圖靈獎得主楊立昆傳將辭職創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知情人士指出,Meta(META-US) 首席 AI 科學家、圖靈獎得主楊立昆已告知同事,他將在數月內離開 Meta ,並創辦自己的 AI 新創企業。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AI願景與Meta不合?圖靈獎得主楊立昆傳將辭職創業。(圖:REUTERS/TPG)

根據《金融時報》,楊立昆離開 Meta 後的創業計畫已進入初期談資階段。他的新公司將主攻他長期推動的「世界模型」概念,即透過影片與空間資料訓練系統,使 AI 具備對外界環境的內在理解能力,不再僅依賴文字資料運作。


他曾表示,這類模型著重因果推理與情境預測,但真正成熟可能要再等十年。

楊立昆致力於打造自己眼中的下一代 AI 系統,他的離職被視為 Meta 乃至整個 AI 產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楊立昆今年 65 歲,自 2013 年 12 月加入 Meta,擔任基礎 AI 研究室(FAIR)創始主任。他自 2003 年起在紐約大學任教,至今仍為該校銀級教授。

他最為人熟知的貢獻,是在 1980 年代末開發卷積神經網路,其中 LeNet 架構成功識別手寫字體,掀起電腦視覺革命。

2019 年,楊立昆與「AI 教父」辛頓(Geoffrey Hinton)、班吉歐(Yoshua Bengio)共同因深度學習領域的突破性貢獻獲得圖靈獎。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這三人在理論上的奠基,才使深度神經網路成為當代電腦科學的核心技術。

楊立昆 1960 年出生於法國蘇瓦西,他的父親是一名工程師,從小便對電子設備產生濃厚興趣。

1983 年,他於巴黎高等電子與電工技術工程師學院(ESIEE Paris)取得電氣工程文憑,隨後在巴黎第六大學攻讀電腦科學博士,1987 年發表博士論文,提出早期利用反向傳播算法訓練神經網路的方法。

博士畢業後,他曾在多倫多大學與辛頓共事,並於 1988 年加入 AT&T 的貝爾實驗室,研發出卷積神經網路及手寫數位識別系統,並被美國銀行支票處理系統採用。

楊立昆亦主持開發了 DjVu 圖像壓縮技術,支持數位圖書館的線上檔案分發。

Meta 內部震盪:AI 路線之爭浮上

Meta 近來積極調整其 AI 布局,今年 6 月大手筆向資料標註企業 Scale AI 砸下 143 億美元,並邀請該公司 28 歲的執行長汪滔接掌新成立的「Meta 超級智慧實驗室」。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組織改造也波及到楊立昆,他原本向 Meta 首席產品長考克斯匯報,如今卻改為向汪滔彙整工作進度。

這場改革透露出 Meta 對 AI 方向的深層矛盾。由於 Llama 4 表現未達公司期待,Meta 在模型能力上也被認為落後 OpenAI 與 Google,讓執行長祖克柏更加急於推動大語言模型相關產品。

不過,楊立昆曾多次公開質疑大型語言模型的極限,認為其推理與規劃能力不可能達到人類水準。

Meta 的 AI 佈局並不平順。今年稍早,多名離職員工向《財富》雜誌透露,公司資源大幅向商用 AI 轉向,使 FAIR 等基礎研究團隊遭到邊緣化,幾乎「名存實亡」。

Llama 原始研究團隊中,超過半數研究者在論文發布後不久便選擇離開。此外,今年 10 月,Meta 裁撤 AI 部門約 600 個職位,進一步凸顯內部調整的動盪。

分析指出,楊立昆的離任固然是大型企業中的重要人事變化,但更深層地反映了整個 AI 界正面臨的共同難題:產業競爭愈來愈激烈,各公司對通往「通用人工智慧」(AGI)的路徑看法南轅北轍,而研究人員在商業化壓力下應扮演何種角色,也成為當前最具爭議的議題之一。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