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錢拚AI卻延長折舊年限?科技巨頭獲利讓市場開始起疑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大型科技公司的獲利能力一直是支撐高估值的重要因素,但市場開始重新評估這些數字的可靠性。知名投資人、《大賣空》(The Big Short) 電影原型貝瑞 (Michael Burry) 本周在社群媒體上提出警示,指出包括 Meta(META-US) 與 Alphabet(GOOGL-US) 在內的科技巨頭近年陸續延長運算設備的折舊年限,可能使獲利表現被「墊高」,引發市場對財報品質的討論。

貝瑞因精準預測 2008 年美國房市崩盤而知名,並於近期終止避險基金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登記,使他的評論更受市場關注。
大型科技延長折舊年限 市場重新檢視會計處理
折舊年限調整並非秘密,多數投資人也相信企業在資料中心與 AI 設備上的巨額投資終將回收。不過貝瑞的加入,讓市場將目光轉向科技巨頭資本支出的風險。
Meta 今年將伺服器與運算設備的使用年限自四到五年延長至五年半,公司預估此舉將使 2025 年的折舊費用減少 29 億美元。Alphabet 與微軟 (MSFT-US) 近年也做出類似調整,並表示能從設備中獲得更長的有效使用時間。
Ameriprise Financial 首席市場策略師 Anthony Saglimbene 表示,企業持續汰換伺服器、網路設備及晶片屬正常,但如今延長折舊的規模「前所未見」,因此令部分投資人感到不安。他直言,市場正從「人工智慧熱潮」進入「需要人工智慧證據」的階段。
是否延長折舊年限合適仍存爭議。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 Stephen Glaeser 指出,若晶片更新速度加快,折舊理應加速而非放緩。亞馬遜 (AMZN-US) 今年 2 月便反向調整,將伺服器折舊年限自六年縮短為五年。
AI 資本支出暴增 折舊成本同步飆升
隨著人工智慧 (AI) 晶片與資料中心建設快速擴張,折舊支出也同步攀升。外媒調查數據顯示,Meta、Alphabet 與微軟在 2023 年第四季的合計折舊費用約 100 億美元,而截至今年 9 月的季度已接近 220 億美元。分析師預估,明年同期可能升至近 300 億美元。
科技巨頭的資本開支也持續飆升。四大 AI 基礎設施投入者——Meta、Alphabet、亞馬遜與微軟——預料未來 12 個月的總資本支出將成長約 40%,達 4,600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運算設備與資料中心建設。
儘管折舊及資本開支急速上升,科技巨頭仍交出強勁財報。第三季獲利普遍優於市場預期,市場分析指出,「美股七雄」的整體獲利預計年增 27%,高於財報季前所預估的 14%。投資人也密切留意即將出爐的輝達 (NVDA-US) 財報。
Osaic 首席市場策略師 Phil Blancato 表示,在現階段,科技公司花費的資本支出仍被視為能刺激未來獲利的投入,因此市場對折舊爭議的擔憂仍有限。
延伸閱讀
- 《大賣空》本尊又出手!指控AI巨頭誇大利潤 低估折舊掩飾帳面獲利
- 《大賣空》本尊出手!放空輝達與Palantir示警AI泡沫
- 輝達加大供應鏈控制 2026年推L10伺服器系統搶生意
- XR大戰升溫!蘋果與三星新品比拚 高價與設計限制仍難走向主流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