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Fed傳聲筒:鷹鴿各自解讀 12月降息立場愈趨搖擺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有「聯準會 (Fed) 傳聲筒」之稱的 Nick Timoraos 周二 (11 日) 撰文直指,Fed 內部的分歧狀態正日益擴大,加上經濟數據因史上最長政府關門而缺席,決策官員被迫在霧中前行,一切都讓 12 月降息前景變得愈來愈搖擺不定。這個情況在 Fed 主席鮑爾八年任期內,幾乎是前所未見的。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Fed傳聲筒:鷹鴿各自解讀 12月降息立場愈趨搖擺 (圖:Shutterstock)

Timoraos 指出,這場內部分裂,讓原本在不到兩個月前看起來依然可行的降息路線陷入爭議。即使政府關門落幕、官方經濟數據回歸,也未必能消弭鷹派和鴿派之間的對立。


數據真空,鷹派和鴿派各自解讀

目前 Fed 內部分裂為兩派,一派擔心通膨居高不下,另一派則掛慮就業市場疲軟。

Fed 9 月降息 1 碼 (25 個基點) 時,19 位官員中有 10 位預測 10 月和 12 月將分別降息一次,也就是今年將連續降息三次。但 10 月降息之後,一些鷹派官員對降息的質疑加深,無論從公開談話還是內部消息來看,12 月是否再度降息的討論明顯都變得愈發激烈。

Timoraos 披露,鮑爾之所以在 10 月決策會議後罕見拋出「12 月降息並非定局」一席震驚市場的話,就是為了安撫分裂的 Fed。

由於聯邦政府自 10 月 1 日起停擺,官方數據停止或延後發布,Fed 官員紛紛引用民間調查或市場傳聞,來佐證自己的立場:鴿派擔心就業市場疲軟,但苦無新證據支持繼續降息;鷹派則把握機會、提議暫停降息,理由是消費支出仍穩健,而企業正準備把關稅相關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加劇通膨升溫壓力。

Timoraos 認為,12 月 9-10 日降息機率仍在五五波。一些官員認為,12 月還是 1 月降息差異不大,也有官員主張,若 12 月降息,應搭配更明確的前瞻指引,設定更高門檻以限制後續降息。

美國經濟正面臨物價上漲與就業停滯的雙重壓力,也就是所謂「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許多經濟學家把問題歸咎於川普政府在貿易與移民政策上的大幅調整。

根據政府關門前最後公布一批數據:美國 8 月通膨率為 2.9%,高於 Fed 的 2% 目標,也高於春季的 2.6%,但仍低於一些分析師預期的水準。

三大爭議點

Timoraos 指出,目前官員之間的分歧,主要圍繞三個問題:

1、關稅推升的物價是否為一次性效應?

鷹派擔心,企業可能在明年繼續轉嫁關稅成本,使通膨維持在高檔。鴿派則認為,企業遲遲不敢漲價,反映需求疲弱。

2、就業成長疲軟的原因是什麼?

美國 8 月為止三個月平均就業人數增幅僅 2.9 萬,遠低於 2024 年的 16.8 萬,這是人力需求減弱,還是移民減少導致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結果?

若是前者,保持高利率可能引發經濟衰退。若是後者,降息反而可能過度刺激需求。

3、利率目前是否仍具緊縮效果?

鷹派認為,Fed 今年已降息 2 碼,利率已接近「中性水準」。鴿派則主張,利率仍偏高,還有空間可以進一步支持就業市場。

鮑爾在 10 月會後記者會中表示:「大家對風險的容忍度不同,這自然導致觀點分歧。」

鮑爾的平衡之道:把分歧搬上檯面

Timoraos 指出,鮑爾曾試圖在今年 8 月的懷俄明州傑克森洞 (Jackson Hole) 年會演講中定調,認為關稅影響將是暫時的,就業市場疲弱主要來自需求減退,明顯站在鴿派一方。

隨後的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幾乎停滯,似乎印證了鮑爾的看法。

但到了 10 月底,鷹派已全面反撲。堪薩斯市聯準銀行總裁施密特 (Jeff Schmid) 反對當月降息,克里夫蘭的哈瑪克 (Beth Hammack) 與達拉斯的蘿根 (Lorie Logan) 雖無投票權,也公開表態反對。

鮑爾在 10 月決策會後記者會上的一開場就強調:「12 月降息不是已經定案的事,絕非如此。」

這番話被視為他在進行「委員會管理」,確保各派意見都被納入考量。

鮑爾當時還說,「現在有愈來愈多聲音覺得,或許我們應該至少等待」一次會議。

這種「聲浪上的逐漸增強」(growing chorus),可以從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爾斯比 (Austan Goolsbee) 的發言中找到線索。他 9 月曾是主張今年只要再降息一次的唯二官員之一,可說是介於鷹派 (主張不再降息) 和鴿派 (主張再降息兩次) 的中間派。

但他最近警告,若將通膨上升視為短暫現象,可能會重蹈 1970 年代或 2021–22 年的覆轍,他指出,「持續三年的暫時性通膨,已不再是暫時的」。

古爾斯比引述 9 月的數據指出,剔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通膨三個月年化率上升至 3.6%,高於 6 月的 2.4%,非住房服務價格也出現不尋常的。

他說:「在政府關門、數據中斷前,我們最後看到的證據,就是通膨再次走錯方向。」

與此同時,川普任命的三位官員卻主張更積極降息,包括主張一次降息 2 碼的米蘭 (Stephen Miran),以及兩位被列入明年可能接任鮑爾人選的 Fed 理事,鮑曼 (Michelle Bowman) 與華勒 (Christopher Waller)。

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戴莉 (Mary Daly) 則在周一警告,不應因過度擔心 1970 年代通膨重演,而忽略類似 1990 年代的生產力榮景。她指出,薪資成長放緩意味著勞動力需求減弱,若政策收得太緊,恐怕會在過程中「一併扼殺了就業與經濟成長」。

數據回歸也未必化解分歧

Timoraos 最後指出,即便聯邦政府開門、經濟數據恢復發布,這場鷹鴿對立恐怕仍難以立即化解——畢竟,貨幣政策最終仍取決於各決策官員對風險的主觀判斷與容忍度。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