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夏績效輾壓標普500 股神面對市場崩盤有三心法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股神」巴菲特周一 (10 日) 寄出卸任波克夏 (BRK.B-UW) 執行長前的最後一封致股東信,未來只剩「感恩節信」可再見證股神幽默而機智的文筆。他以價值投資哲學為人津津樂道,而他面對市場崩盤時的投資方法可以歸納為三個原則。

巴菲特所職掌的波克夏 (BRK.B-US),自 1965 年迄今複合年成長率達 19.9%,幾乎是標普 500 同期表現的兩倍,Investopedia 報導,以下是他的三大原則。
原則一:保持冷靜,避免恐慌拋售
巴菲特經常強調,「股市的設計是把資金從積極操作的人手中,轉移到有耐心的人」。他提醒大家在市場下跌時不要情緒化決策,並警告,因恐懼而賣出往往會導致重大損失。
觀察標普 500 指數長期績效,可以證明巴菲特上述觀點:若在 1928 年投資 100 美元,即使經過無數次的拋售、經濟衰退、地緣政治動盪,到今時今日價值將超過 98 萬 2000 美元。
原則二: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這是巴菲特最知名、也最常被引述的一句話,也是他累積財富的最重要策略。
雖然大多數人都在市場崩盤時殺出,巴菲特卻反其道而行,例如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當銀行股如自由落體般下墜,許多人悲觀預言金融體系將解體時,巴菲特卻拿了 50 億美元投資高盛集團 (GS-US),這筆以優先股和權證組成的投資,最終讓波克夏獲利進帳超過 30 億美元。
原則三:專注於企業基本面
巴菲特用很簡單的方式測試市場崩盤:若股價下跌 30%,會讓明年人們少喝一點可口可樂 (KO-US) 嗎?會影響多少人使用美國運通 (AXP-US) 信用卡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算市場短期看法波動,其內在價值仍然保持不變。
波克夏對《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的投資,就是最佳例子。1973 年,在市場大幅下跌期間,巴菲特以他計算內在價值的 25% 價格,買下該公司的股票。
事實上在他收購後,華郵股價甚至跌得更低,但巴菲特並未氣餒,相信公司的基本面實力並未反映在股價上。
最終他的耐心得到了回報:波克夏的 1060 萬美元投資,到 1985 年一路增值到超過 2 億美元,投報率將近 1900%。這正是因為巴菲特認識到,充滿恐懼的市場往往會錯誤定價優秀企業。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