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矽谷大裁員都是AI惹的禍?科技巨頭押注算力、市場泡沫風險引關注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儘管通用人工智慧(AGI)時代尚未到來,AI 對於傳統工作崗位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自 2025 年下半年以來,矽谷科技巨頭紛紛展開大規模裁員,並將更多資金投入人工智慧(AI)與算力建設。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矽谷大裁員都是AI惹的禍?科技巨頭押注算力、市場泡沫風險引關注。(圖:Shutterstock)

其中,微軟、英特爾與 Meta 等科技公司近期均宣布裁員計畫:


  • 微軟 (MSFT-US) 計畫在 2025 年裁減超過 1.5 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包括主要集中於遊戲、雲計算和銷售團隊的 9,000 個職位,以及此前裁減的 6,000 名員工,約占其 22 萬員工總數的 3%。
  • 英特爾 (INTC-US) 將裁員約 21,000 人,約占截至 2024 年 12 月總員工的 15% 至 20%,其中美國境內裁員 5,000 人。
  • Meta(META-US) 在 2025 年計畫裁減 3,600 個工作崗位,並在 AI 部門重組中再次裁員約 600 人。

亞馬遜、Google(GOOGL-US) 、國際商業機器 (IBM-US) 、惠普 (HPQ-US) 等企業也陸續公布裁員計畫。在全球 AI 競爭格局下,科技公司似乎更願意將資金投入算力,而非支付人類薪酬。

美國企業裁員超百萬

儘管自聯邦政府 10 月 1 日停擺以來,美國一直未公佈官方就業或失業率數據,但根據私營諮詢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的報告,美國企業 10 月宣布的裁員人數從 9 月的 5,4064 人增加至 15,3074 人,幾乎擴大了三倍。

該諮詢公司指出,今年美國企業已累計裁員約 1,099,500 人,比去年同期增加約 65%。這也是自 2020 年以來,同期裁員人數的最高紀錄,當時因新冠疫情導致的裁員規模幾乎是如今的兩倍。

幾乎成為共識的是,企業裁員的主要理由多集中在「降低成本與導入 AI 技術」。

招聘網站 Indeed 的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底,全美的招聘廣告數量降至自 2021 年以來的最低。

Indeed 經濟研究總監 Laura Ullrich 指出,不同行業和地區的招聘情況差異明顯:在科技及政府職位密集的地區,例如華盛頓州、加州與華盛頓特區,招聘活動明顯收縮。

然而,醫療、工程以及許多需要現場操作的技術崗位,招聘需求仍然保持活躍。

矽谷巨頭押注 AI 算力

與大規模裁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矽谷巨頭正在積極投入 AI 領域資本:

  • Meta 計畫在 2025 年底前部署高達 130 萬塊 GPU,並建設新一代數據中心園區。到 2028 年,預計在美國數據中心與基礎設施上投入至少 6,000 億美元。
  • 微軟 2026 財年第一季度資本支出達 349 億美元,計畫兩年內將數據中心規模翻倍。
  • Google 2025 年資本支出上調至 910-930 億美元,並暗示 2026 年將大幅增加。
  • 亞馬遜 2025 年資本支出預算達 1,000-1,250 億美元,主要用於 AI 項目與數據中心建設。

這一輪資本投入推動了 AI 基礎設施的長期增長預期,市場估計到 2030 年 AI 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可能達 3 至 5 兆美元。

科技巨頭循環融資與市場泡沫風險

然而,高額投資也帶來市場泡沫擔憂。而其中,巨頭公司之間的「循環融資」模式,最令市場警覺。

以輝達與 OpenAI 的合作為例:

  • 輝達 (NVDA-US) 計畫向 OpenAI 分階段投資高達 1,000 億美元,OpenAI 則承諾部署等值輝達 AI 計算設備。實際上,資金在雙方之間循環流動,未真正付出現金。
  • OpenAI 已與輝達、超微半導體 (AMD-US) 、甲骨文 (ORCL-US) 、軟銀等達成超過 1 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與晶片協議,涵蓋超過 20 吉瓦的 AI 算力規劃產能,相當於 20 座核電站的輸出。

在資金循環模式下,市值快速攀升:輝達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OpenAI 估值達 5,000 億美元。

但市場樂觀預期幾乎完全建立在未來算力變現的想像上,而非當前盈利能力。若 AI 應用收入無法覆蓋龐大投資成本,資金循環鏈條可能面臨斷裂風險。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