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Google前董事長:中國正塑造未來 美國須從競爭中學習

鉅亨網新聞中心


前 Google 董事長施密特 (Eric Schmidt) 與其辦公室擔任中國與 AI 策略研究領導人 Selina Xu,近期在《大西洋月刊》發文指出,中國在不到半輩子的時間內,已成功地從科技落後國家躍升為全球超級大國,為美國提供了一個學習其成功經驗的機會。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Google前董事長:中國正塑造未來 美國須從競爭中學習(圖:shutterstock)

他們強調,美國必須認識到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實,同時守住自身優勢,避免只專注於打壓競爭對手而導致自身陷入停滯。施密特認為,這場美中之爭,事關美國能否在未來的產業中持續引領創新和發展。


「未來衝擊」:中國的驚人技術實力

早在 1896 年,清朝外交官李鴻章首次踏上美國時,曾被紐約市高聳的摩天大樓所震撼,並讚揚美國人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人」。然而施密特指出,時至今日,情況已然翻轉。到訪中國的外國人,如今常會經歷「未來衝擊」,驚嘆於高速鐵路、巨型橋樑、隨處可見的電動車、超級應用以及三折智慧型手機。這是現代史上美國首次面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對等者。

中國的技術躍升速度驚人,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在製造業領域,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和出口國。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電動車、五分之四的太陽能模組和電池,以及約 60% 的風力渦輪機都產自中國。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已安裝了全球近一半的工業機器人,佔全球高速鐵路總量的 70% 以上,並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 5G 基地台。

在關鍵技術領域,中國的專利授權數量領先全球。中國目前擁有全球 70% 的人工智慧專利授權、75% 的清潔能源技術專利申請,以及 41% 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專利授權。根據《自然指數》,全球科學研究產出排名前十的機構中,有八家位於中國。

硬體與生態系統

中國科技公司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它們自主研發硬體的能力。以小米為例,該公司從早期被嘲笑為蘋果的山寨版,成長為市值約 1,500 億美元的巨頭。小米已成為全球首批真正製造汽車的科技巨頭之一,於 2024 年推出了首款電動車 SU7,開售一小時內就獲得了 28.9 萬份訂單。小米的成功,得益於中國現有的供應商、基礎設施和技術專長。中國電力價格低廉、建設速度快,且勞動力掌握各種物理技術。小米甚至建造了高度自動化的工廠,據稱每 76 秒即可生產一輛汽車。

這種快速的原型製作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在中國南部沿海城市深圳得到了體現。深圳的華強北,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批發市場,曾與「山寨」一詞緊密相連。然而,隨著成千上萬的小型工廠和設計工作室興起,華強北自下而上、開放包容的製造生態系統,最終孕育了華為和 DJI 等中國最大的科技巨頭。如今,中國企業不斷湧現眾多創新產品,「山寨」一詞已逐漸失去其意義。

從「內捲」到開源

中國企業面臨著「內捲」(過度競爭導致利潤空間縮小) 的壓力。這種經濟競爭很大程度上源自於改革開放後的經濟體制,省市級政府如同創投家一般,透過優惠政策和稅收補貼吸引創業家。儘管競爭激烈,但也促使中國企業尋求差異化發展,並推動了中國科技業的多元化。

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追求的不僅僅是大規模語言模型的規模化。例如,DeepSeek 公司在提升人工智慧模型技術架構效率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顯著降低了成本。許多新創公司專注於與現實世界互動的具身人工智慧,或特定行業 (如老年護理和警務巡邏) 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開源理念在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正蓬勃發展。中國企業 (包括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和百度等巨頭,以及新創公司) 經常發布用於創建人工智慧模型的權重和訓練方法,允許用戶免費下載、修改和調整模型。中國已意識到開源人工智慧的力量,並透過《人工智慧 +》指南等政策,呼籲開發「具有全球影響力和覆蓋範圍的工具」。施密特預計,中國將會在其他技術領域也支援開源模式。

對美國的啟示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可以從中汲取經驗。美國企業應努力重拾硬體製造的專業技術,並調整其人工智慧發展策略,鼓勵更多實際應用和開源創新。施密特建議,如果美國希望重振製造業,特別是在電池、汽車零件和再生能源領域,潛在的貿易協定應允許中國企業將其智慧財產權授權給美國企業,並在美國建廠,創造就業機會。

如果美國屈服於傲慢或敵意,拒絕承認中國的成就,美國最終可能會變成一個更加封閉、奉行保護主義的國家,並可能失去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強國地位。

因此,他們認為,美國必須藉由支持科學研究、制定吸引海外頂尖人才的移民政策以及減少監管障礙等方式,加倍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同時正視自身在硬體技術和人工智慧多元化方面的不足。美國需要保持開放性、科學雄心、協作和創業精神,以確保世界仍將目光投向美國,看到未來的願景。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