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入口戰火升級!阿里巴巴「C計畫」首落地 夸克用對話功能撕開「AI To C」切口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旗下 AI 旗艦應用程式「夸克」上周四 (23 日) 正式上線對話助理功能,用戶可自由切換傳統搜尋與 AI 對話搜尋模式,成為中國國內首個實現搜尋與對話體驗深度融合的 AI 產品。

中國財經自媒體《伯虎財經》報導,「夸克」被視為內部代號「C 計畫」的首次成果落地。儘管「C 計畫」的命名引發業界猜測,有觀點認為「C」代表「Chat」,也有聲音調侃其暗合經典遊戲「吃豆人」(Pac-Man) 的「吃豆」寓意,指向字節跳動的豆包,但知情人士透露「C 計畫」實為夸克長期戰略性佈局,旨在以開放式標配設備。
「夸克」此次升級的核心,在於強化其作為「AI 超級框」的差異化能力。不同於傳統 AI 助理,「夸克」依託自身搜尋基因,將對話功能與搜尋驗證、工具調用深度結合,例如當用戶詢問「趕上 8 點飛機最晚幾點從哪個地鐵站出發」,夸克能通過多步邏輯推理,結合實時交通數據給出具體路線,而同類問題下,其他 AI 助手多僅提供參考資料,需要用戶自行規劃。
在專業問題分析中,「夸克」同樣表現突出。當估算寒武紀市值走勢,其結論更具體到營收目標與資金流向,且整理近五年語文高考真題時,不僅能提供各科目題目及解析,還支持下載至「夸克」網盤,遠超部分競品的單一作文題蒐集能力。
這種優勢源自於「夸克」技術底層與生態整合,其對話助理採用阿里巴巴最新閉源模型 Qwen3-Max,並與通義實驗室成立聯合研發小組,提升內容專業。
更重要的是,「夸克」能無縫調用 AI 相機、AI 寫作、拍照搜題等工具,與網盤、辦公場景生態聯動,形成「動手解決問題」的差異化體驗。正如「夸克」演算法負責人蔣冠軍所言,夸克從 2018 年便立志做「個人助手」,此前聚焦「搜索 + 工具」,逐步引入機器學習向轉型,此次對話功能的加入,是「夸克」能力自然延伸的結果。
阿里在「AI To C」領域佈局曾因戰略搖擺而錯失先機,早期通義千問大模型雖技術迭代迅速,卻更專注於 B 端與模型研發,C 端打磨不足,加上缺乏流量入口,投流效果未達預期。
反觀字節跳動的豆包靠著抖音生態快速累積用戶,並已開始向電商導流。當用戶詢問「買什麼」或「推薦」時,豆包會主動推送商品鏈接,成為首個大規模跳轉電商的 AI 應用,這促使阿里加速補上 C 端弱點。
「夸克」的使用者基礎與生態成熟度為其提供了底氣。AI 產品榜數據顯示,今年 9 月「夸克」月活用戶僅次於 ChatGPT,用戶涵蓋創作者、學習者、職場人士等多群體,支援圖文、視訊、音訊智慧檢索及網盤、掃描等功能。
但挑戰同樣存在。在「夸克」1.5 億月活用戶中,真正高頻使用 AI 功能的用戶比例待驗證,且一些用戶反應「功能臃腫」「操作複雜」。此外,豆包在品牌心智、互動體驗上的先發優勢,「夸克」仍需全力追趕。
當前,AI 入口戰已進入白熱化。騰訊元寶透過線下廣告滲透,字節豆包以高額投流擴張,百度、科大訊飛聚焦專業場景,阿里則藉夸克「C 計畫」落實。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貝哲斯數據,2032 年全球對話式 AI 平台市場規模將達 1426 億元,年複合成長率 6.5%,吸引各大廠重兵版面。
「夸克」的野心不止於吃掉豆包,更在於探索貼合未來生活方式的產品形態,其與 AI 眼鏡的聯動已啟動預售,用戶無需掏手機,通過「看一下」即可完成導航、支付等操作,未來還將推出以谷歌 Chrome 為主要對手的 AI 瀏覽器,進一步打通阿里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AI 助理的定位正從「資訊入口」向「交易入口」演變。豆包、元寶等應用程式已在對話中嵌入商品鏈接,利用用戶需求洞察自然銜接消費場景,這也代表智慧助理必須同時具備「回答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黏住用戶。
「夸克」的演化,為「AI to C」競爭提供了新樣本;憑藉搜尋與工具積累,走出「專業助理」而非「聊天伴侶」路線,既承接阿里生態資源,又講出差異化故事。
長遠來看,這場競爭的關鍵在於能否整合工具、打通服務連結、觸達多元場景,實現科技與場景的深度綁定。
- 11/19 帶你看見日本商社投資新契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