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諾貝爾經濟學家對迷因股投資人發出警告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據《Business Insider》周三 (29 日) 報導,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塞勒 (Richard Thaler) 對群體智慧頗有研究,但他對當前美股部分現象感到憂心。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諾貝爾經濟學家對迷因股投資人發出警告(圖:Shutterstock)

這位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 (Chicago Booth) 教授是行為經濟學的先驅,該學派結合心理學與經濟學分析,用以探討人們為何會做出某些經濟決策。


塞勒於 2017 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近日他與同為行為經濟學家的 Alex O. Imas 接受訪問時指出,行為經濟學的原則正好能解釋迷因股 (meme stock) 現象。自從 2021 年的 GameStop(GME-US) 軋空事件後,這種由散戶推動、使虧損企業股價意外暴漲的情況屢見不鮮,最近的例子包括 Opendoor Technologies(OPEN-US) 與 Beyond Meat(BYND-US)。

當被問及對這波新一輪熱潮的看法時,塞勒直言,散戶應該乾脆停止交易,他們幾乎不可能打敗市場。

他談到,「我們都認為散戶根本不應該自己挑股票買。」並補充稱,即使是擁有分析團隊的大型機構,績效也常常跑輸大盤。

塞勒與 Imas 都指出,散戶投資人普遍缺乏資訊,這是主要問題之一。塞勒稱這種現象為「內線資訊幻覺」,這種錯覺早在迷因股出現之前就存在,但近年來愈發嚴重,散戶普遍以為自己掌握了某種市場洞見。

他指出,「所有人都知道那些資訊。你能比市場更聰明的解讀那點消息的機率非常低,所以根本不值得這麼做。」

Imas 補充稱,散戶往往偏好自己資訊最少的股票,當熱度退去時便成為最大的輸家。

他舉例指出,GameStop 與 AMC Entertainment(AMC-US) 今年以來分別下跌 27% 與 32%,都是散戶炒作後被套牢的典型案例。Imas 也提醒,不要聽信在電視或社群媒體上吹捧某檔股票的人士。

塞勒表示,「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聽所謂的投資名嘴。買一檔多元化的指數型基金,把錢放在那裡,每隔幾年重新平衡一次,然後好好享受人生。」

他強調,投資股票本身非常重要,但投資人必須謹慎選擇參與方式。

塞勒指出,若散戶真的想買迷因股或從事高風險投資,應該把它視為娛樂活動,而非致富手段。

「只要不槓桿、不做短期選擇權這種愚蠢的事,那至少比押注運動賽事好。但別指望靠這種方式變有錢。」

但身為行為經濟學專家,塞勒也坦言,要讓人們在金錢問題上更理性是很困難的。這點也體現在他與 Imas 新書《The Winner"s Curse: Behavioral Economics Anomalies Then and Now》(贏家的詛咒:行為經濟學異象,暫譯)。

塞勒談到,「如果人們在某筆投資上虧了錢,他們往往不願賣掉,因為那意味著必須承認自己錯了。」他建議投資人應該勇於止損,讓贏家繼續跑。

Imas 則指出,社群媒體的錯失恐懼症 (FOMO) 進一步放大了這些非理性行為,因為人們更容易看到別人的獲利貼文而跟風買進。

塞勒認為,「正是這兩種因素──社群媒體與人性心理──互相作用,導致了這類現象的出現。」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