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集體喊漲!小摩:港股成亞太最便宜市場 漲勢延續到2026年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香港股市今 (29) 日因重陽節假期休市,先前連續多日走高的港股近日出現小幅調整,但外資機構對後市仍保持一致樂觀,認為估值吸引力與多重基本面利好將支撐漲勢延續。

根據摩根大通 (下稱小摩)(JPM-US) 最新出具的研究報告,目前港股估值仍處於「價值窪地」,MSCI 香港指數未來 12 個月預測本益比較 10 年平均低 0.3 個標準差,是除東協外亞太地區最便宜的股票市場。
小摩維持對 MSCI 香港指數今年底 13000 點、2026 年 14000 點的基準目標,並強調漲勢將延續至明年,支撐邏輯包括資金重新流入港股、房市穩定、零售銷售穩健及 IPO 活動復甦,且更重要的是,當前聯準會 (Fed) 降息周期與以往不同,企業獲利仍在上升,全球經濟穩定成長,加上「去美元化」敘事,港股可持續吸引資金配置。
今年以來,港股表現亮眼,恒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分別達 31.34%、36.38%,有色及半導體族群更暴漲近 150%。
個股表現方面,華虹半導體上漲近 300%,中芯國際、招金礦業、山東黃金等漲幅均超 150%,外資機構認為此趨勢的核心動力不變。
針對中國科技股,外資尤為看好。安本投資指出,中國仍處於 AI 發展早期,科技公司從科技層面仍有充足空間追趕全球同業;同時國內流動性充裕、利率低位,散戶資金將流向股市尋求更高收益。
路博邁進一步表示,AI 產業鏈正從硬體向應用端擴散,中短期科技成長股可能有性價比壓力,但長期看,AI 應用、半導體製造、儲存等細分領域仍有機會。
瑞銀則提到外資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持續升溫,「反內捲」政策與 AI 技術發展是討論焦點,瑞銀超配 A 股 TMT 和券商的觀點獲廣泛認同。
資金流向數據也印證外資熱情,上月淨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反彈至 46 億美元,創 2024 年 11 月以來單月新高,今年來外資被動型基金累計流入 180 億美元。
綜合來看,外資對港股的信心源自於「估值低、獲利穩、政策支持」的三重邏輯,即便短期受市場情緒影響小幅調整,但多重利多因素下,港股及中國科技股的長期吸引力仍在,外資流入趨勢可望持續。
- 從總經到ETF一次掌握市場脈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