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工研估台灣半導體產值明年再創高 突破7兆元、年增達1成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


工研院今 (28) 日舉辦「眺望 2026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王宣智預估,2025 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到新台幣 6.5 兆元,年成長率 22%,2026 年產值則正式突破 7 兆元大關,達 7.1 兆元,年成長率為 1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工研院今日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指出,隨著 AI 技術迅速擴展,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樞紐,IC 設計、製造與封測三大領域皆積極應對新興需求,預估 2025 年整體產值將大幅成長。特別是在摩爾定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的情況下,先進封裝技術成為延續晶片效能的關鍵,包括異質整合、2.5D/3D IC 堆疊與 CPO(共同封裝光學) 等新技術皆備受關注。


王宣智表示,在 AI 應用加速滲透及終端產品換機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台灣半導體產業迎來強勁成長。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技術的組合拳,共同加速產品的市場化及應用落地。

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靖函表示,隨著摩爾定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單一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已難以持續呈指數成長,封裝技術遂成為決定晶片效能的關鍵。透過將多個小晶片緊密整合於單一 IC 中,可有效提升數據傳輸頻寬,並降低能耗與延遲,對追求極致記憶體頻寬與低延遲的 AI 晶片尤為關鍵。

為滿足這些需求,AI 加速器普遍採用高頻寬記憶體 (HBM),使得如 CoWoS 等可整合邏輯晶片與 HBM 的先進封裝技術,成為 AI 晶片供應鏈中的關鍵解方,台灣在先進封裝領域的技術突破,也讓其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一環。

隨著 CoWoS 等技術應用持續擴大,台廠產能擴充速度直接影響 NVIDIA、AMD 等 AI 晶片大廠的供貨能力,至今仍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為台灣相關供應鏈帶來發展契機。透過 2.5D/3D IC 堆疊,來自不同製程與供應商的邏輯晶片、記憶體與 I/O 控制器可整合於單一封裝中,提升系統效能並強化設計彈性。

未來,這項高良率技術更有望延伸至 CPO(共同封裝光學) 等新一代封裝,進一步推動全球高速運算應用發展。此外,台灣委外封測代工業者亦積極發展自有異質整合技術,以承接 AI 與 HPC 晶片的高階封裝訂單,並強化與晶圓代工業者的垂直整合合作。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2025 年台灣半導體封測產業產值將達新台幣 7,104 億元,年成長率達 13.9%。

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劉美君指出,隨著創新應用增加,AI 模型運算規模與成本暴增,各類型 AI 應用硬體規格變動驅使晶片在製程規格需強化彈性,以對應系統端的需求。2026 年後,自研 AI 與邊緣 AI 晶片在全球 AI 半導體市場持續滲透,IC 製造業廠商在先進製程技術上需持續推進,2 至 7 奈米製程成為生產重點,產能佈局與產品線更需增添彈性,因地制宜。

在晶圓代工領域,製程面所關注的議題在於 2026 年後先進製程競賽重心為埃米世代的構築,製程上需引入垂直型元件架構 (GAAFET 與 CFET) 以及背面供電技術,透過材料與製程技術共同協力,實現下階段 AI 晶片的規格需求。由於產業面則著重在去全球化分工體制後,晶圓代工業者不僅只在本國投資,也依據各地客戶的需求,進行海外相關產能的設置。

在記憶體領域,AI 晶片在訓練及高速存取的需求影響製程面的發展,主要朝向 3D 化結構進行研發。無論是 3D 化 DRAM 技術所發展出來的 HBM 技術,或是可對應裝置高速存取的 SSD 所衍生的 3D NAND Flash 技術,都是 2026 年後與 AI 晶片發展攸關的重點。其中韓、美、台的記憶體業者各擅所長,分別針對資料中心的高速運算以及邊緣 AI 所需的記憶體技術持續貢獻所長。

IC 製造業一直是扮演台灣半導體產業最舉足輕重的角色,其中台灣晶圓代工業者在全球 7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技術與產能佈局上,始終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在晶圓代工與記憶體廠商的共同努力之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 2025 年台灣 IC 製造業產業產值將達到 4.3 兆元新台幣,年成長率 26.9%。

而 2026 年受惠於 AI 議題持續發酵,台灣 IC 製造業將持續以先進製程卓越的競爭力,以及對應客戶需求的高度彈性服務能力,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產值預估有望突破 4.8 兆元新台幣,持續締造新猷。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