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接棒黃金飆漲!「新石油」明年面臨大短缺 價格還未見天花板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綜合報導
受全球能源轉型、AI 革命與電網升級的「三重共振」驅動,國際金屬銅市場迎來持續的資金熱潮,價格飆升逼近歷史高點。倫敦 LME 銅價已突破每噸 1.1 萬美元,上海期貨主力合約站上每噸 88,300 元上方。這強勢表現印證了高盛「銅是未來新石油」的判斷,凸顯其作為影響國家科技競爭力與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地位。

市場資金的追捧程度可見一斑,金屬銅期貨已連續多個交易日成為商品期貨市場中獲利淨流入規模最大的品種,沉澱資金規模已躍居商品期貨第二大品種。
然而,供需基本面卻敲響了警鐘。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預測,2026 年全球銅供應將出現 15 萬噸短缺,這將是三年來首次。加上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礦區因事故大幅減產,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的緊張局勢。
國際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被視為推升全球銅價的主要動力之一。邁科期貨報告指出,當前全球銅庫存呈現出不均衡態勢:紐約銅庫存達多年高位的 34 萬噸,而倫銅庫存 13 萬噸和滬銅庫存 10 萬噸卻處於低點。
這種紐銅的強勢,被市場解讀為美國投資基金正在基於其國內 AI 投資熱潮及國家戰略安全考量,大舉介入銅等相關戰略金屬。這一判斷得到了美國計畫建立目標規模 50 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基金等行動的佐證,顯示出銅在國家級戰略層面的價值日益凸顯。
在宏觀指標方面,目前倫敦標準的銅金比大致在 2.75,處於歷史極低水平,強烈暗示在金價加速上漲後,銅價有望迎來結構性補漲行情。
從基本面來看,銅正進入一輪結構性緊缺,價格中樞在長期內有望持續抬升。在需求層面,基於全球能源轉型和 AI 革命的雙輪驅動,銅的需求引擎正逐步從傳統工業領域轉向「科技 + 能源」的新興市場,其作為戰略金屬的地位將持續抬升。
供給層面的疲弱、資源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大國博弈等因素,都將進一步加劇銅供應的不確定性,促使銅價長期維持高位震盪甚至上漲。
- 2025降息周期,誰能決定美股走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