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論:川普政府的國家資本主義實驗是一場危險遊戲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彭博》編輯委員會 (The Editorial Board) 周五 (24 日) 發表社論指出,川普政府透過入股企業、發放巨額補貼與高關稅,正將美國推向國家資本主義,這場實驗恐扼殺創新、導致資源錯置。

政府「分一杯羹」 持股 5 家企業還要更多
《彭博》社論指出,川普政府以國安、供應鏈、製造業等理由,在多家企業中「分一杯羹」。
目前政府已持有 Trilogy Metals 10% 股權、MP Materials 4 億美元股份、Lithium Americas 可能 5% 股權、美國鋼鐵「黃金股」,以及英特爾 10% 股權。此外,政府還向輝達與超微提供出口管制豁免,換取 15% 營收分成。川普甚至暗示未來還有更多類似交易。
年砸 2 千億補貼 關稅飆至 1930 年代以來新高
《彭博》警告,數十年經驗證明政府干預的危險。這種做法不但無法強化產業,反而會偏袒既有企業、延誤改革,並讓政治凌駕生產力,最終扼殺創新。
更糟的是,「國家資本主義」已成正式政策。美國現在每年向受青睞企業發放近 2,000 億美元補貼,主要來自基建法、晶片法與降低通膨法。這筆錢長遠來看恐招致腐敗、浪費稅金。
川普還實施廣泛關稅,影響數兆美元貿易。美國平均關稅率現已飆至 19%,創 1930 年代以來新高。這不僅推高物價、侵蝕薪資,還讓企業免受全球競爭刺激。
企業不比實力改看政治臉色
《彭博》編輯委員會批評,白宮根本是在挑選贏家與輸家。它給聽話的企業關稅豁免,撐起受青睞的工廠,對化石燃料提供「禮賓式服務」,卻幾乎禁止風電。無論是主權財富基金、比特幣儲備還是製造業基金,背後都是同一套思維:政府最懂資本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共和黨長年反對這類干預,如今卻背道而馳。繼續下去,企業將面臨不斷變動的規則、氾濫的遊說、權貴的特權,以及持續的不確定性。企業領袖不用憑實力競爭,只需精通華府門道。
《彭博》最後呼籲,政府若真想提振經濟,應停止入股企業,專注審慎監管、健全基建、頂尖研究與稅改。因為美國經濟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奇蹟,靠的是自由市場與企業精神,不是中央計劃。
- 股神領路.日本啟航!跟上日本商社投資熱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