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限貸令大卡房貸錢關 今年上半年銀行新申貸人數年減35%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去年 9 月底的第七波信用管制啟動以來,不少消費者向銀行申辦房貸碰釘子,而保險公司則趁勢搶攻房貸業務,房仲業者根據聯徵中心最新資料,統計今年上半年 各類金融機構的房貸往來新申貸人數,整體金融機構上半年共有 11.8 萬人新申貸,比去年同期縮減 5.4 萬人。

同時,五項金融機構類別中,全體銀行新申貸人數縮水最多,今年上半年不到 10 萬人申貸,比去年同期的 15 萬餘人減少了約 5.3 萬人,降幅達 35.1%;保險公司則異軍突起,2025 上半年新增申貸人數達 3813 人,年增 86.2%,將近 9 成,是業績成長最亮眼的金融機構。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銀行新申貸人數減少,除了整體買氣較去年萎縮外,央行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提升存款準備率、財金部會金檢、銀行法 72-2 條等約束,都讓銀行對房貸業務的承作更加保守,使今年全體銀行的新申貸情況,遠遜於第七波信用管制之前。隨著銀行申貸難度提高,亟需資金活水的消費者,也轉向其他金融機構辦理房貸。

根據聯徵中心的數據,從限貸令開始的去年 9 月至今年 6 月為止,保險公司新申貸人數總計達 6304 人。張旭嵐指出,由於保險業非受銀行法規範,且保險業的不動產放款上限為 35%,比銀行的 30% 更高,過去也較少發展不動產放貸業務,因此可貸水位較充沛,去年起部分原本退出房貸市場的保險公司,以救世之姿重回房貸市場,服務客戶之餘,也有助拓展保險客源。根據金管會 8 月底的盤點說明,到明年底前,保險業還有 3300 億元的房貸承作空間,也讓保險業的房貸業務,在打炒房的大環境下仍逆勢顯著成長。
觀察新申貸案件的平均房貸利率,過去保險公司的利率多半高於銀行,然而近一年來保險公司在利率競爭上,反而愈來愈有優勢,以今年 6 月來說,保險公司的新申貸案件,平均房貸利率不到 2.4%,略低於銀行 2.417%。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銀行因打炒房政策保守放貸,紛紛拉高利率「以價制量」,反倒是保險公司的放款限制較銀行寬鬆,更具低利搶市的空間;加上保險公司的房貸往來對象,以互動密切的自家優質保戶為大宗,因此給予的利率條件也相對實惠,今年 6 月的平均利率僅高於郵政儲金,優於銀行、信用合作社及農漁會等金融機構。
至於郵局的利率雖為各類金融機構中最低,但郵局放款有明確的年齡限制,且放款金額最多為 2000 萬元,也沒有 30 年期以上的方案可選,對消費者來說較欠缺規劃彈性,所以即使郵局的平均利率低,但在房貸市場的市佔率卻相當有限;因此對有意找尋房貸替代方案的民眾而言,平均利率次低的保險公司是相對理想的選項。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