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富國債務高企使通膨成為解決手段!經濟學人:財富將「任意重組」

鉅亨網新聞中心


面對公共債務高企與不可持續的財政政策,全球富裕國家正站在通膨與財富重組的十字路口。《經濟學人》指出,高額債務與國債壓力可能引發通膨浪潮,重塑財富分配,削弱中產階級,並威脅民主社會的穩定。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富國債務高企使通膨成為解決手段。(圖:Shutterstock)

放眼全球富裕國家,政府財政狀況普遍令人憂心。從法國、日本、英國到美國,公共債務持續攀升,政策制定者面臨艱難抉擇。


現今富裕國家的公共債務已達 GDP 的 110%,僅在拿破崙戰爭及新冠疫情期間出現過如此高的負債率。

當時,英國花費近一個世紀的緊縮預算才償還債務,而今日政客在平衡收支方面舉步維艱。

當前各國的情況包括:

  • 法國債務持續上升,總理更替頻繁;
  • 日本首相候選人主張擴大支出,忽視國家巨額債務;
  • 英國放棄大部分福利改革後,仍需透過大幅增稅填補預算缺口;
  • 美國赤字高達 GDP 6%,川普甚至考慮進一步減稅以擴大赤字。

政客難以回避利息支出增長與國防開支壓力,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選舉壓力,也迫使政府增加現金支出。

增稅同樣困難:歐洲政府收入已高,美國增稅則等同於選舉自殺。在 G7 中,僅加拿大在 1990 年代透過技術官僚主導的節約政策成功降低債務,其它國家難以複製。

有人寄望 AI 驅動的生產率增長能減輕債務負擔,但《經濟學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廂情願。

AI 雖具突破性,但大型福利國家的退休金與醫療支出會隨收入與生產率同步增長,反而可能推高利率,增加國債與現有債務償付成本,抵消經濟增長帶來的財政紅利。

通膨成為解決債務的可能手段

報導指出,各國政府更可能效仿二戰後數十年的經驗,透過通膨與金融壓制來降低高額債務的實際價值。

各國央行已有政策工具,並在國債市場建立深厚根基。部分政治人物則挑戰央行體系,可能削弱通膨防禦能力。

物價上漲雖不得民心,但不需政治授權即可啟動。歷史顯示,1970 年代與 2022 年的通膨非選舉產物,而是在政府無法有效協調、且推行不可持續的經濟政策時,自然而然出現。

等到市場意識到危機時,往往已為時過晚。

通膨對社會的影響

然而,《經濟學人》指出,通膨會以不公平方式重分配財富,使債權人資產轉向債務人,導致「財富的任意重組」。

現金與債券持有者價值轉向房地產等實物資產擁有者,而現金合約薪酬者利益則被能預見物價上漲者獲取。

此外,人工智慧接管日常辦公引發勞動市場變革,嬰兒潮一代將房產財富傳給少數人,這種多重因素的財富重組可能削弱中產階級凝聚力,擾亂社會契約。

20 世紀受通膨困擾的阿根廷,即從全球最富有的新興國家淪為中產經濟體,其國家競爭焦點已從創新效率轉向如何掌握國家權力以避開通膨影響。

全球富裕國家的抉擇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富裕國家雖然面臨高債務和通膨壓力,但並非一定會陷入經濟崩潰。

歷史經驗顯示,只要政府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財政紀律並確保央行獨立,就能控制通膨並逐步降低債務。

富裕國家目前站在十字路口,若能警覺過度借貸風險、審慎管理債務和通膨,經濟仍有復甦機會;反之,若政策失衡,可能引發混亂與社會不穩。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